译文
清晨升起新火,缭绕着新的炊烟,湖水中客船漂游,与明净的湖光春色相映。
鸟衔着鲜花自在飞翔,少年骑着竹马嬉戏,这般欢乐我却无缘参与。
胡地儿童的装束新奇少见,楚地女子的腰肢轻盈惹人怜爱。
看不见定王城的旧时遗迹,想象着贾谊故居的古井依然存在。
空自沾受焦举解禁的恩惠过寒食节,实则要靠如严君平卖卜般的收入维生。
钟鸣鼎食的富贵与山林隐逸的闲适各随天性,且以浊酒粗饭任凭岁月流逝吧。
这一身漂泊不定,苦苦地在东西各地辗转;右臂已经偏瘫,耳朵也半聋了。
孤独地系着船只,不禁双泪垂落;悠悠伏在枕上,用左手在空中虚
大历三年(768),杜甫自夔州出峡后,流落湖湘。第二年(大历四年)春天,漂泊到了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到长沙后,正赶上过清明节。诗人有感于节日气氛,异域风物,个人遭际等等,写下了他诗集中仅存的连章七言长律诗——《清明二首》。
参考资料:完善
第一首诗,诗人由清明景事兴感,抒写自己的悲惨遭遇与高洁志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段落。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 诗篇开篇,诗人紧扣清明时节落笔。“新火” 指古代四季用不同木材钻取的火,换季时所取之火称为新火。唐宋时期,清明日有赏赐百官新火的仪式,苏轼《徐使君分新火》中 “卧皋亭中一危坐,三月清明改新火” 便提及此事。首联一句点明时节,二句指明地点。清晨时分,诗人匆匆赶路,清明新火正升起缕缕轻烟。天气晴暖,春光明媚,一叶小船在广阔湖面上荡漾。一个 “净” 字写尽天空的明净与湖水的清澈。这般如诗如画的景致,在诗人心中引发的却是
《清明二首》是一组七言排律,为触景伤情、感慨入怀的作品。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清明初到长沙的所见和所感。他见物感兴,叙写自己的悲惨遭遇,最后以高洁自守的志向收尾;第二首诗在内容上是第一首的继续和发展,写诗人每次携家人漂流异乡都会遇上清明,强调漂泊之感,情感真挚饱满。全诗语言通俗朴质,感情却含蓄深沉,耐人咀嚼,可以看出杜甫晚年的健康状况和他“自强不息”的积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