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十年来,我总含着满眶的愁泪。今天思念家乡,明天还是思念家乡。北地的月色,照亮了窗纱。楼上传来胡笳的悲声,边塞也飘来胡笳的悲声。
当年那位佳人,曾劝我饮下杯中的美酒。她手指快速搓转弹琵琶,又慢搓转弹琵琶。自从那次分别后,我们便各奔天涯。我想折一枝梅花寄给她,又转念:还是别寄梅花了,怕不知寄往何处。
注释
巴巴:形容心情迫切。
燕月:燕地之月,北方的月亮。
塞上:泛指北方。
流霞:神话传说中的仙酒名,泛指美酒。
捻(niǎn):琵琶弹奏指法一种,用左手按弦在柱上左右捻动。
寄梅花:古人有折梅寄远
这首词通篇抒发着作者的家国情怀与思乡之愁。开篇以 “十年” 起笔,鲜明地凸显出时光的漫长。词人将这漫长的时间背景,与一双满含愁绪的泪眼交织融合,构成了一个耐人品味、触动人心的复合意象。古人曾言 “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此处词人便借这 “阿睹”(指眼睛),将自己无尽的愁怨与哀伤尽数传递,让词作开篇便破空而出、先声夺人,牢牢牵动着读者的心弦。
“今日思家” 这两句,点出了十年来愁绪萦绕心怀、难以展露笑颜的原因。“今日思家,明日思家”,道出了十年来每天期盼归家、却每天盼而不得的无奈。词人被这份长年累月、遥遥无期的思乡之情折磨,愁苦到了极点,整夜无法入睡,抬头望去,眼前只有
此词创作于1285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汪元量以善琴事谢太后、王昭仪。宋亡,随三宫留燕。与幼主及谢太后等被迁往来于上都和大都之间达十余年。此词称“十年”,又有“燕月”,词人与幼主等自上都回大都后所作。词人被北迁燕地时在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此正好十年。
参考资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