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路难三首·其二

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

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
深林土剪十取一,百牛连鞅摧双辕。
万围千寻妨道路,东西蹶倒山火焚。
遗余毫末不见保,躏跞‌磵壑何当存。
群材未成质已夭,突兀硣豁空岩峦。
柏梁天灾武库火,匠石狼顾相愁冤。
君不见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林官率领伐木的队伍搜寻千山,奉命采伐营建宫室的栋梁。
被齐土砍下的大树仅为十分之一,无数牛马一齐用力把运树的车辕拉断。
万千棵参天大树使道路无法通畅,伐木者砍倒它们一把火烧光。
侥幸漏网的一点儿树木也难逃厄运,伐木者的足迹踏遍了溪涧与丘山。
众多的珍稀树种未等成材就被摧残,兀自屹立的山峦变得空空荡荡。
如果再有汉朝柏梁台晋代武库的大火,再好的工匠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愁肠寸断。
人们呵,你可曾知当今国家良材已日益稀少,有谁把栽培爱惜人才的事提到议事日程之上。

注释
虞衡:古代管理山林的官。掌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行路难三首》,作于柳宗元贬谪永州之后,已成定说。但究竟何年所作,众说纷纭。王国安于《柳宗元诗笺释》中认为:此词与《笼鹰词》《跂乌词》诸作,虽用寓言之体,然词旨悲愤,显以自况,当为初贬之际所作,即系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关于王国安的这一观点,应出自韩醇,因韩醇于《诂训柳集》卷四十三曰:“三诗皆意有所讽,上篇谓志大如夸父者,竟不免渴死,反不如北方之短人,亦足以终天年,盖自谓也。中篇谓人才众多,则国家不能爱养,逮天下多事,则狼顾而叹换可用之材,盖言同辈诸公一时贬黜之意也。下篇谓物适其时则无有不贵,及时异事迁,则贵者反贱,犹如冰雪寒凛,则侯家炽炭无不贵矣。春阳发而双燕来,则死灰弃置,无以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行路难三首·其二》是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一方面以一种似实非实的笔法将人数壮观的伐木队伍、挥斧砍伐的场景,以及气势浩大的运木工程描绘得栩栩如生,仿若就在眼前;另一方面在虚拟和夸张。诗的最后两句境界全出,使整首诗由普通的叙事上升到政论的高度,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跃然纸上。这首诗采取现实主义的写法,以大唐王朝滥伐林木之事,隐喻朝廷人才溃乏之实,对国本日趋衰弱表示了极大的愤恨与不满。

赏析

  此诗则是一种完全彻底的现实主义的写法。以大唐王朝滥伐林木之事,隐喻朝廷人才溃乏之实。写法上几乎可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居易的《卖炭翁》相媲美。

  一方面他是实写,因为历经安史之乱、建中之乱后,宫廷、城廓、衙门、官府毁坏不少,因此,在战事平息,世道重归安宁的时候,大兴土木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一时间过度地滥采滥伐,结果又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匮乏,生态平衡的破坏。“虞衡斤斧罗千山,工命采斫杙与椽。深林土翦十取一,百牛连鞅摧双辕。”以一种似实非实的笔法将人数壮观的伐木队伍,挥斧砍伐的场景,以及气势浩大的运木工程描绘得栩栩如生,仿若就在眼前。句子平实自然,无任何雕凿之痕

展开阅读全文 ∨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著有《河东先生集》。► 240篇诗文 ► 192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李白〔唐代〕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江南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李邕

李白 李白〔唐代〕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闻一作:见)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