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
王中〔宋代〕
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
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鹡鸰音断人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断人 一作:断云)
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身处战乱,我的家又在哪里呢?一事无成愁白两鬓发。
我的遭遇大致和王粲一样,我的情怀也像杜甫诗中所说的一样忧国忧民。
我和兄弟相隔千里,音信断绝,就像乌鹊在月夜下的枝头独栖。
哪里能够得到中山国制作的千日美酒,像陈抟老祖那样酣睡到天下太平!
注释
干戈:战争。
鹡鸰:比喻兄弟。
安得:哪里能够得到。
创作背景
诗人身处南宋晚期,当时宋朝三面受敌,蒙古大举入侵,正值国破家亡的时候,加上他又与兄弟隔绝,诗人感到自己犹如一只身在寒冷巢穴的鸟儿,与同样经历战乱的王粲与杜甫同病相怜。诗人创作这首诗,表达生逢乱世的感受。
参考资料:完善
1、
(宋)谢枋得,(明)王相编著;陈超敏评注,千家诗评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09,第214页
赏析
该诗写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深沉地表达了前路茫茫、生不逢时的愤激情怀。
首联即切题意,叙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干戈未定欲何之”,以无可奈何的心情叙说战争没有平息,想到哪里去躲避都难以办到,于是发出了“欲何之”的沉痛呼喊。战乱岁月,保命尚且很不容易,至于说要干一番事业,那是根本谈不上的事,而战乱时间之长更是令人难熬。“一事无成两鬓丝”,真实地写出了这一情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痛苦。
颔联承“两鬓丝”写自己的情形,“踪迹大纲王粲传”,将自己同王粲以及王粲所处的时期相比,就会使人联想到汉末那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战乱惨景;同时也表达了同王粲
简析
《干戈》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叙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伤害;颔联将自己同王粲以及王粲所处的时期相比,表达了同王粲一样的苦闷心情;颈联以比喻的手法写自己的具体处境;尾联叙述自己的愿望。整首诗运用大量典故,情调压抑沉痛,音韵上亦以拗句为多,犹如断续哽咽,将干戈未定之害、骨肉分离之悲、刻骨铭心之痛,写得入木三分,深沉地表达出前路茫茫、生不逢时的愤激情怀。
凤箫吟·锁离愁
韩缜〔宋代〕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泪,泣送征轮。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宋代〕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自嘲
陆游〔宋代〕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