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青陵蝶梦
纳兰性德〔清代〕
青陵蝶梦,倒挂怜么凤。退粉收香情一种,栖傍玉钗偷共。
愔愔镜阁飞蛾,谁传锦字秋河?莲子依然隐雾,菱花暗惜横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蝴蝶双双在花丛中飞舞,么凤鸟倒挂在枝头上,惹人怜爱。蝴蝶交尾褪粉,么凤鸟将好香收藏于尾翼之间。它们在退粉收香的时刻种下深深情根,在美人的玉钗旁边嬉戏,双栖双宿。
阁中悄寂,只有飞蛾相伴,是谁在传递着相思的书信?情人的心意始终让人捉摸不透,镜子里只见她目光流盼,令人怜惜。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双调,四十六字。
青陵蝶梦:比喻与妻子别离。
么凤:羽毛斑斓五彩,为川西南名鸟,亦称“桐花凤”。
退粉:“退”同“褪”,退粉在这里指蝴蝶交配。
玉钗:
创作背景
康熙十六年(1677)卢氏因难产不幸去世,卢氏的死去对纳兰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写下这首悼亡词,既是为了安慰妻子的在天之灵,也是给自己的这段感情一个交代。
参考资料:完善
1、
聂小晴主编.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10.第87页
赏析
这首《清平乐》笔端细腻轻柔,几笔勾勒便将一份怀念清晰画出。令思念如同一幅工笔画,实实在在地立于人们眼前,仿佛是一种可以观摩、可以触及的实物。
“青陵蝶梦”,源自一个典故干宝《搜神记》中的一个典故,宋康王贪图韩凭妻子的美貌,强行将她夺走。韩凭对宋康王心生怨恨,但又无法反抗,最终选择了自杀。韩凭妻子最后也从高台上跳下自尽,衣服最后化成蝴蝶,高飞而去。这个典故是指离别的妻室,纳兰在这里隐喻去世的卢氏。
卢氏对纳兰的影响是巨大的,纳兰在后期为她写了很多词,这首词为其代表,甚为感人。纳兰与卢氏曾被上天眷顾过,不过时间太过短暂,纳兰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享受这幸福时光,
简析
《清平乐·青陵蝶梦》是一首描写分别思念的小词。词的上片通过用典来隐喻去世的卢氏,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下片通过对屋内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满爱情的回忆之情。全词典丽深婉,意蕴深厚,流露出一种刻骨铭心的苦楚,令人不忍卒读。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56篇诗文 ► 1283条名句
唐多令·春暮半塘小泊
陈维崧〔清代〕
水榭枕官河,朱栏倚粉娥。记早春、栏畔曾过。开着绿纱窗一扇,吹钿笛,是伊么?
无语注横波,裙花信手搓。怅年光、一往蹉跎。卖了杏花挑了菜,春纵好,已无多。
早过大通驿
查慎行〔清代〕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
马嵬
袁枚〔清代〕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