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卢祖皋〔宋代〕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鸿飞。烟水弥弥。回首处,只君知。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高峰梦醒云起,是瘦吟、窗底忆君时。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微寒催促着客船,我们载着酒离开,又载着诗归来。此刻正是红叶漫山的时节,清泉冲刷岩石,激起多少心灵契合的欢愉。曾在三生石边的溪桥上话别,惆怅间,薜萝仍沾染着翠绿的衣袂。不像这次醉得如梦如幻:在京城已看过多少次夕阳西坠。
鸿雁飞向远方,烟水茫茫难辨方向。回首处,只有你能懂我。想起吴江的白鹭是否还在等待,孤山的鹤是否也在抱怨,我们终究要各奔东西。从高峰的梦里醒来,只见云雾升腾,那正是我在窗下清瘦吟诗、默默想念你的时候。何时能再履行后会的约定?到时请先为我寄来一枝梅。
注释
棹:船。
漱石:冲刷岩石。
心期:心灵契合的欢快之情。
赏析
词的上半阕,细腻描绘了主客相聚时的清雅欢愉。开篇三句,便以诗酒交融的清逸之旅勾勒出全篇的意境轮廓,展现出一种统摄全篇的非凡气势。“嫩寒催客棹”一句,巧妙地将游兴的萌发归因于宜人的天气,仿佛是那轻柔的寒意悄然催动了我的客舟,引领我踏上旅程。这种拟人化的笔触,不仅凸显了风和日丽的明媚景致,更赋予其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迷人魅力。“嫩寒”一词,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质,那个“嫩”字,更是巧妙地为那微凉的轻寒披上了一袭令人心生爱怜的色彩,堪称通感手法的又一典范之作。
“红叶”二句,笔锋一转,再次细腻勾勒景致。只见满山红叶如火,石间清泉潺潺,绘声绘色,怎不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漱石
简析
词的上片写主客晤对的清欢,以拟人化的写法突出了风日之美;下片设想离别后的思念,文笔活泼,妙喻联翩。这首词以苍茫幽远的意境,描绘出词人倦于官场上的曲意逢迎,而渴望如山雀归林的心志,令人心高气远,显得很有雅致和韵味,显示出词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卢祖皋
卢祖皋(约1174—1224),字申之,一字次夔,号蒲江,永嘉(今属浙江)人。南宋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初任淮南西路池州教授。今诗集不传,遗著有《蒲江词稿》一卷,刊入“彊村丛书”,凡96阕。诗作大多遗失,唯《宋诗记事》、《东瓯诗集》尚存近体诗8首。► 125篇诗文 ► 65条名句
临江仙·未遇行藏谁肯信
侯蒙〔宋代〕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馀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陆游〔宋代〕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江城子·赏春
朱淑真〔宋代〕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