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欧阳修〔宋代〕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月的石榴花红艳似火。带着雨水的绿杨枝,沉甸甸地低垂着。人们用五彩的新丝线缠绕着三角粽子,用金色的盘子端送上来;丝织的画扇上,绘着一对盘旋的凤凰。
正是用兰草煮水沐浴的端午时节,菖蒲酒醇香四溢,众人共举酒杯同饮。树叶间的黄鹂偶尔啼叫几声,屋内的人还带着几分睡眼朦胧,这啼声不经意间,就惊醒了纱窗后的美梦。
注释
妖艳:红艳似火。
生绡:未漂煮过的丝织品。古时多用以作画,因亦以指画卷。
浴兰:见浴兰汤。
惊破:打破。
赏析
这首《渔家傲》主要描绘五月端午节的风物与民俗风情。
上片先以榴花、绿杨勾勒仲夏的自然景致。“五月榴花妖艳烘” 中,一个 “烘” 字生动勾勒出五月榴花盛放如燃火般的艳丽姿态,满含热烈的仲夏气息;写带雨的绿杨 “垂垂重”,则鲜活呈现出五月垂杨枝叶繁茂、沉甸甸下垂的模样。红榴与绿柳相映成趣,为夏日增添了几分娇美。随后,词人转而展现端午的节日氛围:家家户户忙着制作粽子,粽子以五色丝线缠裹,盛在精致的金盘中端上桌来;天气渐热,绣有双凤图案的丝扇,又成了人们手边常用的纳凉之物。
下片则先描写端午的传统习俗活动:人们用兰草煮水沐浴,去除污秽、洁净身体以消除不祥;
简析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是一首写五月端午节风物人情的词。该词上片描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营造了端午节喜悦的情绪;下片描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饮雄黄酒驱邪的场景。全词摹写出词人过节时恬淡闲适的生活情态,充满着愉悦欢快的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欧阳修于治平(1064-1067年)年间任参知政事时创作的。在一个端午节,李端愿邀请欧阳修做客,欧阳修即席作了此词,未留有底稿,后他人得于李端愿家,校书者续补也。
参考资料:完善
1、
(宋)欧阳修著·欧阳修集编年笺注 7:巴蜀书社,2007.12
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1358篇诗文 ► 1799条名句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
贺铸〔宋代〕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周邦彦〔宋代〕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
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小桥 一作:小楼)
西江月·咏梅
苏轼〔宋代〕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