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渔家傲》主要描绘五月端午节的风物与民俗风情。
上片先以榴花、绿杨勾勒仲夏的自然景致。“五月榴花妖艳烘” 中,一个 “烘” 字生动勾勒出五月榴花盛放如燃火般的艳丽姿态,满含热烈的仲夏气息;写带雨的绿杨 “垂垂重”,则鲜活呈现出五月垂杨枝叶繁茂、沉甸甸下垂的模样。红榴与绿柳相映成趣,为夏日增添了几分娇美。随后,词人转而展现端午的节日氛围:家家户户忙着制作粽子,粽子以五色丝线缠裹,盛在精致的金盘中端上桌来;天气渐热,绣有双凤图案的丝扇,又成了人们手边常用的纳凉之物。
下片则先描写端午的传统习俗活动:人们用兰草煮水沐浴,去除污秽、洁净身体以消除不祥;
参考资料:完善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 -1072年9月8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1355篇诗文 ► 1798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