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子规

吴融 吴融〔唐代〕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杜鹃舍弃了繁华的故园山川,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
在异乡啼叫,花朵仿佛都被染成了血红色,可春天来到,旧时的花园草木依然茂盛。
雨幕昏暗,它藏在绿树丛中声声哀啼;夜幕初开,它迎着将亮的天空肃然鸣叫。
天色渐晚,它在湘江边凄凉鸣叫,使归家的行船上的旅人悲愁至极。

注释
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委:舍弃,丢弃。
他山:别处的山,这里指异乡。
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花园。
草似烟:形容草木依然茂盛。烟:悬浮在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诗咏写子规。旧时有蜀国国王化身杜鹃悲啼的传说,此诗就是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杜鹃之啼,哀婉凄切,加之其喙染红霞之色,遂有“杜鹃泣血”之古说流传。诗人援此传说,驰骋想象,将旷野之上绚烂红花,喻为杜鹃悲鸣所溅之鲜血所染,运用夸张之笔,极大地增强了意象的感染力。然而,这般悲怆的呼唤,终究未能改写命运。当故土迎来春日,万物依旧蓬勃,草木葱郁,云烟缭绕,丝毫不因杜鹃的哀怨而减其盎然生机。“草似烟”之比,妙用比喻,生动传神,此处以春日草木之盎然反衬杜鹃之哀鸣,将其自在生长之态视为对杜鹃悲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作者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此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38-1339页

简析

  《子规》是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从蜀帝杜宇死后魂化杜鹃的故事落笔来抒发感情,描写了杜鹃持续悲鸣的情态,运用反衬极言悲苦凄惨之情,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整首诗虚实结合,感情真挚动人,从中映射出诗人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叫人黯然魂消、伤心欲泣。

吴融

吴融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299篇诗文 ► 3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皇甫松 皇甫松〔唐代〕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路难三首

李白 李白〔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白雉 一作:白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回乡偶书·其二

贺知章 贺知章〔唐代〕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