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访山人
戴叔伦〔唐代〕
远访山中客,分泉谩煮茶。
相携林下坐,共惜鬓边华。
归路逢残雨,沿溪见落花。
候门童子问,游乐到谁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行拜访山中友人,用分流而下的山泉水悠闲地煮茶。
我们携手在树林下小坐休憩,一起感慨叹息鬓角花白的头发。
回程途中遇到淅淅沥沥的残雨,沿着小溪看见凋落的花瓣。
在门口等候我的仆僮看见我高兴的样子,也询问我到哪里游玩了。
注释
分泉:指溢满成潭的泉水,分流而下,或泉水中道受阻,分股而泻。
残雨:指将止的雨。
简析
《春日访山人》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以“远访”点明主题,展现了诗人在山中的隐逸、闲适生活;颔联写诗人与友人的交谈与相处;颈联写归途所见,氛围宁静而纯美;尾联以童子之问作结,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整首诗以访友为主题,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林画卷,具有闲逸出尘之致,淡而有味。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86篇诗文 ► 52条名句
宿府
杜甫〔唐代〕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归嵩山作
王维〔唐代〕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战城南
李白〔唐代〕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