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王勃〔唐代〕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此地一别,你我相隔千余里。您的情深恩重,令我终身难忘。
本来正在悲秋,又遇上了分别。
田野的景色笼罩着一层寒雾,山上的光线逐渐黯淡,暮烟升起。
终归知道难以再挽留,想起你的恩德,我还是忍不住落下了泪水。

注释
百年:一辈子。
西候: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故称秋日为西候。
北梁,北边的桥,代指送别之地。
奉:侍奉,照顾。
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

参考资料:完善

1、 马庆洲,李飞跃,郭金雪编著.初唐四杰:中华书局,2010.03:第40页

创作背景

  王勃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西游蜀地,便有了《秋日别王长史》,此诗是与王长史在秋日分别时创作而成的,作者因受恩于长史王长史,故在诗中表现的感激之情,甚至潸然泪下。

参考资料:完善

1、 [唐]王勃著.王勃集:三晋出版社,2008.6:第36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此诗以寒雾、暮烟衬托离别愁绪,情感低回而沉稳,着重表达作者对王长史的感激之情与惜别之意。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分别之后,诗人前方的路途千里迢迢,对王长史恩情百年难忘。用“千里”、“百年”强调路途之远和时间之长,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首联写出开阔浩渺的时空,萦绕在诗人心头的离情别绪就像千里之路、百年之时一样绵延不断、浩渺悠长,点题明旨,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蕴含其中。起笔起得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在西候之日诗人悲伤不已,因为与王长史分别,心中的悲伤让诗人想起《楚辞》中那令人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秋日别王长史》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说别后,前路迢迢,对王长史恩情百年难忘;颔联直陈悲伤之情;颈联写凄清、寒凉的秋景;尾联再次强调诗人心中感念长史对自己的恩德。此诗以寒雾、暮烟衬托离别愁绪,情感低回而沉稳,着重表达诗人对王长史的感激之情与惜别之意,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97篇诗文 ► 42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日山中

李白 李白〔唐代〕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后宫词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湿 一作:尽)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听弹琴

刘长卿 刘长卿〔唐代〕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七弦 一作:七丝)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