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李嘉祐〔唐代〕
移家避寇逐行舟,厌见南徐江水流。
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凋弊不宜秋。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只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因避战乱举家搬迁,随船漂泊,厌倦了南徐江水的奔流。
吴越之地赋税徭役已非往日,秣陵城衰败景象更不适宜秋日停留。
千家万户闭门绝户,连捣衣的砧杵声都听不到,七夕佳节又有谁仰望牛郎星盼团圆?
唯有同为骢马御史的你,还肯用书信问候我这困顿之人。
注释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章侍御:侍御,即侍御史,御史大夫的属官。章侍御,其名其事不详。
避寇:上元年间(760~761年)、大历年间(766~779年)中,李嘉佑先后曾任台州、袁州刺史。袁晁陷台州并攻下浙东诸州,历时8月,至公元 763年(广德年间)四
创作背景
该诗为公元762~763年、763~764年(广德年间)李为避战乱、居家旅泊京口而作。时北方战火尚未熄灭,南方动乱又起,今江苏、浙江一带大多男子被征发;丁壮不存,田野荒芜,无物可收。身为一州之长的李嘉佑都在为生活困顿而愁苦,一般的平民百姓当然更难以为生了。
简析
《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直接点出诗人因战乱而不得不移家逃难,乘坐行舟漂泊,对沿途所见之景已感到厌倦;颔联通过对比战乱前后的变化,揭示了战争给地方经济、民生带来的巨大破坏;颈联进一步描绘了战乱下社会的萧条景象;尾联将笔触转向与自身同病相怜的人。这首诗体现出广大劳苦人民因为收成不好,而生活困苦不安的生活现状,表现出诗人对于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江上吟
李白〔唐代〕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早冬
白居易〔唐代〕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出塞二首
王昌龄〔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