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田家
唐彦谦〔唐代〕
落日下遥峰,荒村倦行履。
停车息茅店,安寝正鼾睡。
忽闻扣门急,云是下乡隶。
公文捧花柙,鹰隼驾声势。
良民惧官府,听之肝胆碎。
阿母出搪塞,老脚走颠踬。
小心事延款,□余粮复匮。
东邻借种鸡,西舍觅芳醑。
再饭不厌饱,一饮直呼醉。
明朝怯见官,苦苦灯前跪。
使我不成眠,为渠滴清泪。
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沉沉夕阳从远处的山峰落下,在荒村中倦客停下了行走的脚步。
停下马车安歇在小小茅店中,我卧在床榻上正沉沉酣睡。
忽然听到一阵阵急促的扣门声,说是下乡催租的官吏。
手中捧着带有花押的公文本,依仗着声势好像鹰隼一般。
普通百姓惧怕严酷官府,这声声叫喊使人肝胆全碎。
老妈妈走到门外前去应付,跌跌撞撞向东一头又向西。
陪着笑脸小心冀翼招待饭菜,家中只剩下一点粮食跟酒。
东邻那借一只留下蛋的母鸡,西舍那借一瓶酒味浓的香酒。
官吏直吃得饱而又饱还不散,喝了又喝一直到酩酊大醉。
心里害怕明天一早去见
创作背景
唐代末年,吏治更加黑暗腐败,当时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各级官吏趁机敲诈勒索,民不堪命,社会危机日渐严重。诗人是朝廷官员,官至节度副使、刺史等职。一次他在赶路途中借宿农家,碰巧耳闻目睹了下乡的差役对农民的欺压敲诈,他对混乱的时局毫无办法,于是以自己的所见所想入诗,写下了这首《宿田家》。
参考资料:完善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27-132
赏析
此诗写诗人夜宿田家的所见所想。全诗语言质朴,描写细腻,犹如一幅生动逼真的社会生活画,揭示了唐末社会的无比黑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好恶之感,是一篇思想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
全诗共分三层意思。先写诗人日暮投宿,夕阳没入了远山,诗人来到这偏僻的山村之时,已经感觉很疲倦了。“日落下远峰”点明了时间,“芜村倦行履”交代了投宿的地点,而且这两句渲染出一派苍凉索漠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三、四句为过渡句,诗人在小店中借住一宿,这看似平静的茅店,真的是平静的吗,这就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同时“酣睡”二字也紧扣上联中的一个‘倦’字,突出了诗人旅途中的疲劳。
这
简析
《宿田家》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先写诗人日暮投宿,突出旅途中的疲劳;接写在店舍中所见所闻,表现出差人作为官府鹰犬的可憎面目和官府盘剥对人民心理造成的创伤;最后写诗人的感叹。全诗语言质朴,描写细腻,犹如一幅生动逼真的社会生活画,揭示出唐末社会的无比黑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好恶之感,是一篇思想深刻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175篇诗文 ► 26条名句
牡丹
李商隐〔唐代〕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