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序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译文
金章宗泰和年间,大名府有一户百姓家的青年男女,因痴情相爱不能顺遂而投水自尽。官府派人追寻他们的踪迹,却一无所获。后来,采藕的人在水中发现了两具尸体,衣物还能辨认,这件事才真相大白。这一年,这片水塘里开的荷花,没有一朵不是并蒂的。沁水人梁国用当时担任录事判官,把这件事告诉了内翰李用章。这首词便以乐府曲名《双蕖怨》为题。“品尝五色灵芝,香气从九窍中生出;饮下三危山的祥瑞甘露,春意触动心中七情”,这是韩偓在《香奁集》自序中写下的话。
试问那莲藕的根须,究竟有多少丝缕?莲心的苦涩,又是为谁而含?两朵荷花含情脉脉、娇柔地相对绽放,它们正是那对殉情的民间男女的化身。上天已
作者在小序里为读者讲述了一段凄切哀婉的爱情故事:泰和年间,河北大名府有一对青年男女相恋,却遭到家人反对,最终愤而投河自尽。后来人们才发现他们在水中的遗体。也正因这桩爱情悲剧,那一年当地的荷花全都并蒂绽放,似在为这段深情发声。故事哀伤婉转,极易触动人心。这首词便是作者听闻此事后抒发感慨之作,既表达了对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牺牲的青年男女的同情,也体现出作者较为进步开明的思想。此词与《雁丘词》堪称姊妹篇。
全词围绕爱情悲剧展开,直接叙说这对男女的事迹。上片先写莲花并蒂的奇特景象,由此引出故事的由来。“问莲根” 三句,开篇一个 “问” 字格外引人注意。“丝” 谐音 “思”,意谓为
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金章宗时期,大名府一对男女青年痴情相爱,迫于封建礼教的摧残,双双投水殉情,上演了一出感天动地的爱情悲剧,听闻此事后,词人创作此词以抒发感想,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牺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
参考资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