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蕉
柳宗元〔唐代〕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槭槭无遗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红蕉岁未犹吐芳,绿叶红花含春光。
凭此春夏鲜艳色,娇柔美好斗寒霜。
世人偏重边远物,流放之人独悲伤。
远眺夕照山林间,落木萧萧无遗芳。
注释
红蕉:即美人蕉,形似芭蕉而矮小,花色红艳。
[晚英:秋冬之花,此指红蕉。
穷节:岁末时节。
绿润:指红蕉叶的鲜绿。
朱光:指红蕉花的红艳。
以兹:凭此用此。
正阳:指农历的四月。
正阳色:指红蕉至秋冬仍保持春夏时的颜色。
窈窕:(yǎo tiǎo):美好的样子。凌:乘,凌驾。
清霜:寒霜。
赏析
对于柳宗元的咏物诗,汪森在《韩柳诗选》中评论道:“短章咏物,简淡高古,都能于古人陈语脱化生新也”。对于《红蕉》,古人亦多陈语,关键在柳宗元如何“脱化”,怎样“生新”。
宋祁在他的《红蕉花赞》中,称颂红蕉“叶小而花鲜明可喜”,范成大在他的《桂海虞衡志》中,则对红蕉的花“端各有一点鲜绿”倍加喜爱。大抵红蕉后人径直称其为“美人蕉”,都是着眼于其花的艳丽动人吧。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第一联直写其花。虽也对其外表予以描写,但却更突出其精神。“晚英”,指秋冬之花,王勃曾用来写梅花,刘禹锡曾用来写菊花。而将红蕉也称之为晚英者,柳宗元当为第一人。又因为
简析
《红蕉》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勾勒出一幅晚秋花卉虽处季节之末却仍展现生机与色彩的画卷;颔联进一步强调了这些晚英的非凡之处;颈联笔锋一转,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尾联以景结情,将思绪拉回到眼前的景象。这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意境悠远而悲凉,寓着诗人对自己命运深切的忧虑,而且是一种注定为悲剧的预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著有《河东先生集》。► 240篇诗文 ► 1926条名句
碧城三首
李商隐〔唐代〕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观刈麦
白居易〔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