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烈妇行
祝允明〔明代〕
大壑松不雕,高山石不朽。
覆载名改易,世有董烈妇。
烈妇王氏名桂芳,十七嫁与董家郎。
董郎当瘵一年死,烈妇呕血手敛藏。
当时信誓对日月,谁能上掩日月光。
死生契阔志不违,老姑名依老母嫠。
母与烈妇伯父期,他年徐与重结褵。
为言:“汝婿昔僦居,婿死居停主人将夺之。
汝曷来归与汝栖,与汝伯父相因依。
”烈妇闻命志益悲:“未闻太行王屋曾为愚公移?天地生
我死我自有处,何有一撮茅土为瀍帷?”啼眠风洒洒,母
日护之不少舍。
后数日母去,谓:“汝送我而后返,吾不汝诈。
”妇勉从母归,稍进一饭喀喀哽塞不能下,长号浪浪泪满
把。
投匕曰:“我去。
”母复送之野。
烟云惨淡日一抹,宣公桥下水泼泼。
妇云:“母乎!河水清且沦漪,吾往从之,乐不可遏。
”母闻惊绝色惨怛,大呼褰裳不可脱。
渐台水深濑水阔,断萍芒芒强令活。
去矣还复入君门,抱君灵主哭诉君:“君神在木闻不闻,
肉摧血裂魂纷纶。
母去儿解防,儿身终自妨。
儿有十尺麻,为君系三纲。
”粗粗髽绖移在脰,玉质高悬几筵右。
手持元气还乾坤,青天增高地增厚。
是时妇年才十八,英风烈烈塞宇宙。
呜呼!十五国风一共姜,南朝惟见李侍郎。
忠节不但臣节庆,为尔君夫何独幸。
岂弟君子洪嘉兴,二年一日风教行。
为尔成坟敕埋玉,彤管有绎光荧荧。
岂徒肇家声,岂徒信乡俗。
歌谣长吏泽,爱戴国家福。
慰存尽封恤,树劝望旌复。
呜呼!天下多美人,人百其身倘可赎。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707篇诗文 ► 8条名句
罗旧驿居夷作
王守仁〔明代〕
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游青城山记
焦维章〔明代〕
成都之西,名山水以十数,而灌胜;灌之山以百数,而青城尤胜。
时嘉靖二载季春三月,予友冯廷器曰:“青城之秀甲于益州,望之蔚然。予将披石穿云,候君于青霄白石间,亦胜事也。”予偕诸友刺舟渡江,渐近山下。一时林壑之美,已觉胜绝。过横山,望青城山长生观等处,尚在翠微烟霭间。少焉,阴雨冥濛,作潇潇声。南行一里余,雨亦霁。由长生观西北行,凡数转,抵建福宫。且暝,不可前矣,遂宿焉。迨晚,风雨大作,且饮且怅,以为天师洞陡绝,扳跻尤难。吾友鲜宗申曰:“不可止也!其勿贻谢灵运之愧。”夜分,雨止。
厥明,日光苍凉,掩映云际。行巨壑间,每大啸,类有人在空谷中酬和者。西升崇岭,罗磴如立,仰首拊膺而上。远望有梨花一株,灿如素锦,云即洞所在也。道甚湫隘,才可尺许,旁皆邃谷,易于坠蹈。凡行四五里,得至洞下,洞在石壁十余丈上。悬为栈道,沿入洞中,三十六峰次第呈露,黛色如螺。左试剑石等山,远近朝拱,浮岚往来,在我襟袖。天下之奇观备矣。
寻建福宫故道,将谋归路。会冯廷器延饮其家,诸友亦醉饱连日。吾曹虽铅椠之素业未休,而江湖之志壮尤甚。故太史公必登龙门,探禹穴,而后为文豪宕有奇气。朱、张二儒,远临衡岳,一时高迈之怀,岂潦倒嚣哗者之能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