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绝句
杜甫〔唐代〕
楸树馨香倚钓矶,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儿芳香的楸树紧靠钓矶生长,树上刚开的花蕊不应很快就凋谢。
不如在我醉眠不醒时让风把它全部吹掉,怎能忍心醒时看着它被雨打得七零八落呢。
草堂门外一群鸬鹚离去之后好久都不返回,沙头又突然出现我竟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
从今以后鸬鹚应当了解我是如何喜欢它们,天应当飞来一百回。
无数春笋长满了整个竹林,要紧关柴门以断绝往来人行。诗人借口保护春笋不想再同外界来往。
一定要精心保护头批竹笋成长,客人到来随他怎样嗔怪我都不出迎。
注释
楸(qiū)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小花。倚钓矶:是说楸树紧靠
创作背景
这三首绝句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春天,杜甫往往将目光投向自然,江边花树、园中新竹成了杜甫的抒情写怀的对象,《三绝句》即表现了这种生活。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谊注释.杜甫草堂诗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04月第1版:第167页-第168页
2、
海兵编著.杜甫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第256页
赏析
第一首主要是写花,写诗人惜花之情。诗从花香写起。“楸树馨香”四个字,把诗人的喜花、爱花之意透写了出来,为后面写惜花之情先垫写一笔。次句写诗人的惜花之情就应从花香的消歇着笔,但是诗人并没有这样直接写,而是变了一个角度,转了一个弯子,从花开花落立意。从花的飘落来写诗人的惜花情。 “斩新花蕊未应飞”七个字,说明他早已看见楸花纷纷飘落了。眼下,他猜想只有那刚开的花,大概还没有飘落。诗人明明早已看见楸花飘落,可是又不直说;明明是写诗人由花落引起的惜花之情,可是诗中又不把它点破。这样写来,情思表达得极为婉转含蓄。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只是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惜花之情,那么诗的后两句便
简析
《三绝句》是一组七言绝句。这组诗写诗人惜花、爱鸟、护竹的深情。第一首诗说看见斩新的花蕊,刚生在树上,便想到它的下场:宁肯在不知不觉的醉眠中让风吹去,而不忍亲眼看见被雨打落;第二首写鸬鹚久别,一旦相见,便觉察到它有畏人、猜忌乏心,于是希望它频频来往,相亲相近,免除隔阂;第三首写春铳满林,决定专心守护,使成新竹,宁接受来客的嗔责,而不作迎送之举。全诗语言平淡,多用俗语,而意境却极高远;诗人不仅对人有深厚的感情,其胸怀浩荡、物我一体,于此可见。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 2728条名句
除夜作
高适〔唐代〕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江上吟
李白〔唐代〕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