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江头那几树梅花让人满心惆怅,我拄着拐杖在梅树旁徘徊,去了又回来。
前些时候大雪积压,根本找不到梅花的踪迹;昨夜月色明亮,它却依旧迎着风雪绽放。
今日我想折下几枝来送给远方的那个我怜爱的人,遗憾的是相思这场劫已化为灰烬。
我在梅下沉思,直到日落时分寒鸦飞起,才回头望着柴门,独自怅然返回。
满山残留的积雪对着空寂的厅堂,这般景象仿佛当年王维的辋口山庄。
柴门虚掩,不必挂起沉重的铁锁;有客人来访,姑且一同坐在藜草铺的床上闲谈。
老朋友闻道而来一起吟诗喝酒,阐发箴言妙语,室中散发出阵阵翰墨香。
不会因为贪恋美
这首诗的题目为“次韵雪后书事”。这首诗是一首和诗。和诗是朋友之间用诗相互酬答的一种方式。这种朋友之间的相互酬答,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身在异处通过书信的形式来进行的。根据诗中的“折寄遥怜”、“相思”、“独自回”等词可知,这首诗显然属于后者。这首诗是一首记事诗。诗歌所记何事?且看诗歌本身。
诗歌开首就用一个直接表达感情的词“惆怅”,不仅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且获总领全篇之效。此词的作用虽然易解,但问题是,谁人“惆怅”,为何“惆怅”。谁在“惆怅”呢?首句说“惆怅江头几树梅”,莫非梅在惆怅?根据颔联,前时虽曾大雪压梅,然梅已在昨夜雪后绽放枝头,当无惆怅之理由。既然不是
这首诗的题目为“次韵雪后书事”。这首诗是一首和诗。和诗是朋友之间用诗相互酬答的一种方式。这种朋友之间的相互酬答,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是身在异处通过书信的形式来进行的。根据其一诗中的“折寄遥怜”“相思”“独自回”等词可知,这首诗显然属于后者。另根据其二末联,朱熹说自己不会因为认识了更漂亮高贵的女子而嫌弃糟糠之妻,因此《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应为怀妻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