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长史李少府入蜀
韩翃〔唐代〕
行行独出故关迟,南望千山无尽期。
见舞巴童应暂笑,闻歌蜀道又堪悲。
孤城晚闭清江上,匹马寒嘶白露时。
别后此心君自见,山中何事不相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独自一人缓缓地走出了故乡的城门,向南望去,千山万岭绵延不尽。
看见跳舞的巴地儿童,应该会暂时展露笑颜;但一听到蜀道的歌曲,又被勾起无限悲思。
夕阳西下,孤独的城池在清江之上渐渐关上城门,寒冷的白露时节,孤马嘶鸣。
分别之后,你我之间的心意自能明了;在这山中,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让我们思念彼此呢?
注释
巴童:巴渝之童,善歌舞。
创作背景
《送长史李少府入蜀》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当时正值盛唐时期,国家富强,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个时期,韩翃作为宫廷文人,经常受到皇帝的召见和赏识。他与皇帝关系密切,曾两次担任中书舍人,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然而,他并非一帆风顺。在他任职期间,曾因犯错误而被降为散官,但很快又被任命为襄阳刺史。这次被任命为长史李少府的僚属,也是他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入蜀对于官员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职务调动,因为四川地区富饶而偏远,往往是朝廷贬谪或任命官员的地方。因此,韩翃在送别李少府时,一方面表达了对友人的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去的伤感以及对友人的关心之情。首联描绘了友人离别的场景,通过“行行”“独出”“故关迟”等词表现出友人离去的孤独和无奈,而“南望千山无尽期”则暗示了这次离别或许意味着长久的分离。颔联则表现了作者对于友人前路的不安与担忧。其中“见舞巴童应暂笑”表示尽管友人即将面临重重困难,但仍希望他能暂时抛开烦恼,而“闻歌蜀道又堪悲”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前路艰险的担忧。颈联描绘了友人即将抵达的目的地景象,通过“孤城晚闭”“匹马寒嘶”“白露时”等词渲染出阴郁的氛围。尾联则表现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去的伤心以及对于友人的深切关爱。表示无论友人在何处,作者都会时刻思念着他。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170篇诗文 ► 36条名句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唐代〕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写情
李益〔唐代〕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