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作者: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注释
  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乐府诗集》列为近代曲辞,所收白居易刘禹锡之作都是七言绝句,与五代、宋以后的长短句不同。
  ②借问:假设的问话。
  ③何似:哪里像。

赏析
  这是一首女子抱怨丈夫久出不归和自诉深情的小诗。健康活泼,笔墨简洁,塑造了一个大胆而深情的女子形象,富有民歌气息。
  全诗都是一个多情女子的独白。“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了?”是一个假设的问句。女主人郁闷已久,爱情炽烈,对着江潮、海水发泄自己的不满。这里“江潮与海水”的描写,意义有三。其一是为了扣住题目“浪淘沙”;其二是借喻女子的内心如波浪起伏的江潮那样不平静;其三,江潮与海水事实上并不像“君情与妾心”,而此处“何似君情与妾心?”却反过来责备它们为什么不像,似乎江潮、海水本来是像“君情与妾心”的,现在不像了。这样的描写可以显示出女子的天真和她对爱情的执着。“相恨不如潮有信”是责备男方的久出不归。封建时代,男子重利轻别离是很普遍的现象,为了经商或仕途,很多人抛下自己的妻子、情人远走他乡,久出不归,使很痴情的少妇独守空闺,自怨,自怜。李益《江南词》:“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就是反映了这种情况。海水朝潮夕落,终始有信,潮有信而人无情,两相对比,愈加显出男子的负心薄情。也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的多情。所以末句说“相思始觉海非深”。原来她对那个无情薄信的男人是又恨又爱,愈是恨其不归,相思之情也愈是炽烈。故深沉如大海,也终不如多情女子的相思之情深了。
  作品刻画女子的心理活动很成功。虽是短短四句话,却借助于江潮与海水这两两意象,在反衬、对比中,把女子心理变化的转换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990篇诗文 ► 187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张司业诗

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近现代〕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冯延巳/欧阳修〔宋代〕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