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鄙人
西鄙人,意为西北边境人,相传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这首民歌通过对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歌颂,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平朴自然,雄浑粗犷,流传至今。► 1篇诗文 ► 2条名句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175篇诗文 ► 26条名句
李季兰
李季兰(713年-784年)原名李冶,字季兰,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唐代女诗人、女道士。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幼时住在四川三峡。► 1篇诗文
聂夷中
聂夷中 [唐](约公元八七一年前后在世),字坦之,唐末诗人,其籍贯有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两种历史记载。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七零年前后在世。咸通十二年(871)登第,官华阴尉。到任时,除琴书外,身无余物。其诗语言朴实,辞浅意哀。不少诗作对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进行了深刻揭露,对广大田家农户的疾苦则寄予极为深切的同情。► 31篇诗文 ► 10条名句
柳中庸
柳中庸 (?—约775)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无复盛唐气象。► 11篇诗文 ► 8条名句
周朴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50篇诗文 ► 6条名句
张蠙
张蠙(生卒年不详),字象文,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中国唐代诗人、才子。张蠙多次参加科举而不中,至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始登进士第,已年近五旬。官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遂居蜀。王建开国后,拜为膳部员外郎。终金堂令。张蠙与当时诗人许棠、张乔、郑谷等9人齐名诗坛,并称“咸通十哲”,亦是“九华四俊”之一。诗风多受贾岛影响,精于锤炼,注重苦吟,诗作中有同情社会底层的一面,更多地流露出对个人遭际的抱怨。入蜀后生活较为安逸,致使晚期诗风趋向纤弱。► 101篇诗文 ► 10条名句
章碣
章碣(836年—905年),字丽山,汉族,唐代诗人,睦州桐庐人。章孝标之子。乾符三年(876)登进士。乾符中,侍郎高湘自长沙携邵安石(广东连县人)来京,高湘主持考试,邵安石及第。章碣赋《东都望幸》诗讽刺之:“懒修珠翠上高台,眉目连娟恨不开,纵使东巡也无益,君王自领美人来。”表达了对科场制度的不平,广为人们传诵。著有《章碣集》等。► 29篇诗文 ► 4条名句
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11月15日),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封内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