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卷二·礼政·藏书第二十

  我朝稽古右文,尊贤礼士,车书一统,文轨大同,海内藏书之家,指不胜屈。然子孙未必能读,戚友无由借观,或鼠啮蠹蚀,厄于水火,则私而不公也。乾隆时特开四库,建文宗、文汇、文澜三阁,准海内稽古之士就近观览,淹通博洽,蔚为有用之才,作人养士之心,至为优厚。而所在官吏奉行不善,宫墙美富,深秘藏庋,寒士末由窥见,及寇乱洊经,付之一炬。中兴将帅,每克复一省一郡,汲汲然设书局,复书院,建书楼。官价无多,尽人可购,故海内之士多有枕经葄史,博览群书,堪为世用者。通商日久,西学流传,南北洋亦复广译西书,以资考证。惟是穷乡僻邑,闻见无多,疆吏亦漠不关心,置之度外,则傲僻孤陋,故我依然。然后知藏书之为益多,而广置藏书以资育读者之为功大也。

  泰西各国均有藏书院、博物院,而英国之书籍尤多,自汉、唐以来,无书不备,凡本国有新刊之书,例以二分送院收贮。如有益于国计民生者,必膺朝廷重赏,并给予独刊之权若干年。咸丰四年间,于院中筑一大厦,名曰读书堂,可容三百人,中设几案笔墨。有志读书者,先向本地绅士领有凭单,开列姓名住址,持送院中,董事换给执照,准其入院观书,限六阅月更换一次。如欲看某书、某册,则以片纸注明书目,交值堂者检出付阅。​(就长案上静看,不许朗诵。阅毕签名书后,何日、何处、何人阅过,缴还经手。该值堂年终査核,知何书最行。另有赁书楼,有股分者每年出书银四元,可常往看,各处新报俱全,只准借书两本,限两礼拜归还。如无股分者赁阅,每日计银两先付)阅毕缴还,不许携带岀门,及损坏涂抹,倘有损失,责令赔偿。特设总管一员司理其事,执事数百人,每年经费三十万金。通国书楼共二百所,藏书凡二百八十七万二千册。此外,如法兰西书楼共五百所,藏书凡四百五十九万八千册。俄罗斯书楼共一百四十五所,藏书凡九十五万三千册。德意志书楼共三百九十八所,藏书凡二百二十四万册。意大里书楼共四百九十三所,藏书凡四百三十五万册。奥大利书楼共五百七十七所,藏书凡五百四十七万六千册。法京巴黎另有一书楼异常宏敞,独藏书二百七万九千册。德京伯灵之书楼,亦藏七十万册。罗马大书院除刻本外,更有钞本三万五千册,细若蝇头,珍如鸿宝,洵数典之巨观、博学之津梁也。

  中国自都中四库外,镇、扬、杭三阁早付劫灰。其家藏最富者,如昆山徐氏之传是楼,鄞县范氏之天一阁,杭州汪氏之振绮堂,钱塘吴氏之瓶花斋,吴门黄氏之滂熹园,石冢严氏之芳茉堂,邬镇鲍氏之知不足斋,昭文张氏之爱日精庐,南浔刘氏之暝琴山馆,所藏古籍宏富异常,兵燹以来半归散佚。近日则吴兴陆氏之皕宋楼,首屈一指,另建守先阁,请于大府,奏于朝延,供一郡人士观览。其大公无我之心,方之古人亦何多让!独是中国幅员广大,人民众多,而藏书仅此数处,何以遍惠士林?宜饬各直省督、抚,于各厅、州、县分设书院,购中外有用之书藏贮其中(凡外国未译之书,宜令精通西文者译出收贮)​,派员专管。无论寒儒博士,领凭入院,即可遍读群书。至于经费,或由官办,或出绅捐(比利时国届开国五十年之期,臣民咸醵金上寿,王受而置诸外府,曰:​“此众人之资,将为众人求益。​”饬议院议之。下院拟以此款开设格致院一区,广购图书器皿,用供国人探讨格致之学。英君主寿诞,臣民亦醵金筑一大博物院,无物不备,为其君主寿,留名千古,与民同受其福,何乐如之!宜各国皆当仿行也)​,或由各省外销款项科场经费。将无益无名之用度稍为撙节,即可移购书籍而有余。仍常年储备专款,分派员役管理,稽查所有新书,随时添购。果能认真经理,数十年后,贤哲挺生,兼文武之资,备将相之略。或钩元摘秘,著古今未有之奇书;或达化穷神,造中外所无之利器。于以范围天地,笼罩华夷,开一统之宏规,复三王之旧制,极巍焕,信景铄,皆于读书、稽古二事基之矣。

  今天下竞言洋学矣,其实彼之天算、地舆、数学、化学、重学、光学、汽学、电学、机器、兵法诸学,无一非暗袭中法而成,第中国渐失其传,而西域转存其旧,穷原竟委,未足深奇。若合天下之才智聪明,以穷中外古今之变故,标新领异,日就月将,我中国四万万之华民,必有复出于九州万国之上者。苟强分畛域,墨守规为,固陋昏蒙,甘受人制,则印度、琉球、越南、缅甸之续耳。前车已覆,来轸方遒,有识之君子将何择焉!

  附译 西士《论英国伦敦博物院书楼规制》

  尝谓人才之得失,系国家之盛衰,是以有国者不可不慎也。然而股肱辅弼,每资贤才,究穷物理,尤需博士。尝见蕞尔小邦崛然振兴,巍峨大国忽焉颓败,非尽由治理之失法,亦实缘人才之不得也,夫普天之下何处无才?要在培植之得失耳。而培植之法,非学问无以立其基。欲增学问,非诵读无以开其识。然有益要务之书,卷帙其富,价值甚昂,非寒士所易购,故书院之设,尤不可不亟亟也。

  近考各国书院,列若繁星,当推英国伦敦博物院之书楼为巨擘。且英国书院之多不胜枚举,而不费钱钞,任人游观者随在有之,若较博物院之书楼,实不可同日语矣。但观其制,顶作圆形,纵广各十有四丈,除去围墙,其圆顶犹高十丈零六尺。旷观大地之上,除罗马城大庙之殿,则当以此楼为第一楼。内圆顶之下作围墙,墙之内作成槅式,槅之内即藏书之椟也。藏书极高之处,俱有阶可登,周围式同一律,取之甚便。楼内书籍,任人涉猎,惟不准取岀。计槅下随便可阅之书两万卷,槅上所藏乃各国语言文字,并一切实学要务等书及各月报,共五万卷。其圆顶之制,雕镂惟精,施以金银各彩绘,皆着淡色,故楼内光怪陆离,耀人眼目。内置长桌十九张,小桌十六张,足敷三百余人之坐。自一千八百五十四年始许妇女入观,故又设两桌以备妇女之坐。此二桌之外,亦许随便坐落。长桌之上,中设立板,对坐之人两不相睹,俾专心阅读者,不致为人挠其兴会也。楼内之式本属圆形,譬之车轮,长桌之设,如轮之辐。桌之制则首低而尾高,虽阅者满堂,而初入门骤视之,则不见人之多也。屋之中置围柜,以书目三百卷陈其上,使人易于检视。乃此柜如轮之轴,各桌俱得相接,故如置诸左右焉。围桌内极中之处,为总管书楼人之坐位,虽阅书三百余人,实不难举目而悉数也。

  溯此楼建于一千七百五十九年,初创之人名曰噶瑞,立法美善,至今俱循旧章,毫无弊病。惟制度之华美,月异日新,而观书之人数加增颇巨,较前百年之气象,则迥不相侔矣。楼内阅书者,四面俱能写字,且有执役之人。如欲观何书,即写一纸条付执役人,立刻照取。纵世家自置书楼,恐亦未必如是之便也。书楼规例,亦晰录于下。

  一、书楼之设,原为供人阅看,增长学问。惟礼拜日及各节期不得入观,余日无论风雨俱开各门。

  二、开楼时刻,自西九月初起至四月底止,早九点钟开门,晚八点钟关门;自五月至八月,则九点开而七点闭。

  三、欲入观书者,先将其来意、住址写明,交总管阅看。

  四、未入先二日,须有荐函致总管。如荐举人果系可靠,本人只写住址、钤姓名即可入内。

  五、荐函如不可靠,总理即不许入,或与董事同议之。

  六、入楼之人各领一牌,嗣后随便持牌往观,至换牌之期,凭总管更给。如不换牌者,则不得再入。

  七、所领之牌随身佩带,甲领之牌,乙不得冒往。

  八、年不满二十二岁者不许入楼。如必欲入观,亦可与董事议之。

  九、不准污坏书籍。

  十、不准以纸置书上而写之。

  十一、楼内地图及各图画,若不向总管言明,不准以纸加图,照影描画。

  十二、楼内须雅静,不许高声喧嚷。

  十三、阅毕之书,仍置原处。

  十四、不遵规例者,不准入楼。

  十五、若擅取书籍出楼者,照偷窃例科罪。

  十六、使执役人所取之书,亦必交该役送回,掣取原条。如不掣回,似乎书仍未交,恐致争论。

  十七、本楼人有得罪看书人处,执役人有不善处,许看书人写信告明总管。

  书目册上收逐日所入之书,暨各新闻纸,俱分门类注于各作家之名下。书目之旁各有暗记,阅书人不之知也。本楼人一看暗记,即知其书之所在。观书者欲看何书,当将书名暨暗记一并写明,执役人以便检取。惟记一千八百八十四年一岁之中,计阅书一百十万四百五十次,阅书者十五万四千七百念九人,加添书籍三万一千七百四十七卷,按美丽之式装订成书者二万一千六百廿一本。此内,为人赠送者三千三百七十六本,造书人照例送入者一万一百廿七本,别国造书人送入者一千四百八十六本,本楼购买者五千八百三十五本。此数年之内,又不知加增几许。於戏盛哉!

  夫英国近数十年来,人但诩其称雄宇内,人才辈岀,而不知其培植人才之法有以致之也。此正所谓人才得而国家兴矣。然设立书院,法似平平,久而行之,其效捷于影响。诚能仿而效之,人才之验亦必接踵而兴矣。跂予望之!

  日本简派理学博士岸上某往诺威国,莅万国水陆产博物会,途经英、法、德、俄诸国,游历而返,谓:​“欧洲列国固为人文渊薮,而以予所见,人品高尚,风俗淳厚,推英为最。其士夫通晓事理,凡谈专门之学,鲜有不解。故能国富兵强,雄视宇内欤!盖教育已盛,加以社会熏陶之力,无往非研智修德之地。予观其二大博物院,益叹其既富且强,良非幸致。一曰英国博物院,一曰骚斯根岷邓博物院,巍然高楼,宏壮无比。于门口屋角及其他要处,安置硕学鸿儒石像,揭示英雄豪杰肖相,使人俯仰不胜感喟。进入院内,历览各室禽兽、鱼介、草木、金石,以至各种机器,万象森罗,莫不具备,而分类明了,布置井然。或顺年代以示其沿革,或分国籍以别其风土,察古今于片时,观万国于一室,毫无遗憾。试入动物室,就一禽一兽见之,则其生长之次第,饮食、栖息之状态,历历可观。机器室多陈列模型,以便于把玩细视,倘欲知其用法,指头可压一个动机,即机器忽运转矣。故到此院者,不读格致、化学之书,而可知物理之概。又设研究室以资于学者,倘有外人拟研究一事者,则借给材料,假与书籍,周旋备至。或有疑义,可以质诸技师,实有麻姑搔痒之快也。其他院内,有番菜店,有茶店,有吃烟室,有休憩室,倦者足以弛劳,其用意不亦至乎!此院系国家所管,费款颇饶,而曾不取分文,为人民纵览之所。比之各种学堂,其有补于风教,无有轩轾。宜哉!英之致有今日也!”

完善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