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卷五·户政·商务三第五十八

  中国以农立国,外洋以商立国。农之利,本也;商之利,末也。此尽人而能言之也。古之时,小民各安生业,老死不相往来,故粟、布交易而止矣。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藉商以强国,藉兵以卫商。其订盟立约,聘问往来,皆为通商而设。英之君臣又以商务开疆拓土,辟美洲,占印度,据缅甸,通中国,皆商人为之先导。彼不患我之练兵讲武,特患我之夺其利权。凡致力于商务者,在所必争。可知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

  我中国自军兴而后,厘金洋税收数溢于地丁,中外度支仰给于此。夫用出于税,而税出于商,苟无商何有税?然中外司会计之臣,苟不留心商务,设法维持,他日必致税商交困而后已。四海困穷,民贫财尽,斯历代之所由衰乱也。

  査英国设商部专理其事,于商务讲求最精,故收效亦最巨(派驻各国领事,岁将该国商务现在一切情形,详报商务大臣。余译有《泰西商务》一书,已详言之矣)​。法、美踵其迹,而亦步亦趋,均致富强,德于数十年前师法英人,设商学以教贸易,并立博物院罗致各国货物,以藉资效法而广见闻,故商学堂中人才蔚起,而德之商务大兴。奥国近亦讲求,分为三类:一则银行典质货物暨保险各事。二则制造各法及销售运货脚价。三陆地转运之法,并邮政电报各事。是以泰西各国商务日振,国势日强,民生日富。然各国工力悉敌,出入损益,厥势维均,则不得不以亚洲各国为取财之地,牟利之场,此亦必然之势也。

  夫亚洲各国贫弱者无论矣,最大者首推中国,次则日本。故挟全力而俱东,争开口岸,勒订条约。设领事以资保护,屯兵舶以壮声威,或勒免关卡税厘,或侵占小民生计。取求无厌,要挟多端,必遂其欲而后已。日本初亦受其朘削,至大藏省尽余纸钞,金银日稀,国势已形岌岌。厥后其大臣游历各国而归,窥见利病之故,乃下令国中大为振作,讲求商务,臣民交奋,学西洋之制造,以抵御来源;仿中国之土货,以畅销各国,表里图利而国势日兴。纸钞悉数收回,府库金银充溢(日本自平萨峒马乱后,至今积银赢四千万)​。此日本近日通商之实效也。日本既避通商之害,反受通商之益。于是亚洲之国受其害者,惟中国而已。

  夫以日本之小,且交受其益;以中国之大,乃重受其害者,何哉?病在讲求商务之无人耳。推原其故,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护商,而反能病商,其视商人之赢绌也,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封雇商船,强令承役,只图自利,罔恤民生)​。私橐虽充,利源已塞。此弊之在上者也。至于商则愚者多,而智者寡;虚者多,而实者寡;分者多,而合者寡;因者多,而创者寡;欺诈者多,而信义者寡;贪小利者多,而顾全大局者寡。总其事者厚己薄人,心不公,力不足。故合股本而股本亏,集公司而公司倒。此弊之在下者也。

  欲求兴商,先祛二弊;欲祛二弊,须如前篇所论,仿照西例办法。必于六部之外,特设一商部,兼辖南北洋通商事宜。​(昔英国思兴邦之略,首在通商,而政令所颁,恐不便于商务,于是下令:凡欲选举为议政局员者,必其人曾以贸迁之事三次环游地球,乃得分此一席。于是在朝之士俱由商务而来,而商务遂甲于天下。我中国苟欲振兴商务,推广利源,曷取英国成法,仿行而变通之,以尽祛前弊乎!)南北洋分设商务局于各省水陆通衢,由各绅商公举素有声望之老商为局董,凡有所求,力为保护。先讲种植、制造,次讲贩运、销售。如种茶树棉,养蚕缫丝,织布纺纱,制造毡毯诸事;倡立鸦片、煤、铁、磁器、火油诸公司。必使中国所需于外洋者,皆能自制;外国所需于中国者,皆可运售。而又重订税则,厘正捐章,务将进口之税大增,出口之税大减,则漏卮可以渐塞,膏血可以收回,此其权之在上,而必大为变通者也。

  至于下则必于商务局中兼设商学,分门别类,以教殷商子弟:破其愚,开其智;罚其伪,赏其信;劝其创,戒其因;务其大,箴其小,使豁然于操奇逐赢之故。而后分者可合,散者可聚,小者可大,拙者可巧,诈者可信,贫者可富,废者可兴。再由各府、州、县札饬各工商设立商务公所。须如王君子潜所云:毋恃官势,毋杂绅权(商民工匠见诸官绅,皆缄口不言,恐犯当道之怒,祸生不测云)​。当听工商仿西法,投筒自举商董。所举商董或一月一会,或一月两会。会日洞启重门,同业咸集,藉以探本业之隆替,市面之赢绌,与目前盛衰之故,日后消长之机。勿作浮谈,勿挟私意,何者宜补救,何者宜扩充,以类相从,各抒己见。司董择其切当可采者,汇而记之于册,一存会所,一存商务局。每年每季仿外国商务工艺报刊成编,分遗同业户各一本,俾考市廛之大局,知趋避之所宜。夫而后百货通,百废举矣。商务局凡有所见,咨禀于南北洋通商大臣。倘遏抑不通,即径达商部,一年一次汇禀情形。商部统计盈虚,上达天听。如是则兴废当,谋画周,上下之情通,官商之势合,利无不兴,害无不革,数十年后,中国商务之利有不与欧西并驾者,吾不信也。

  若朝廷无熟识商务之大臣仿照西法认真讲求,仍以科甲清班不谙商务之员俾主持商政,徒有兴利之空言,而无恤商之实效,因循粉饰,将见国困商亏,贫弱无可救药矣!

  昔有西商亏空,势将不支,托其买办借款,并多买丝、茶,例于下船后交价。不料船开后接到英电,谓该行倒闭,照西例仅将其行中所有摊还欠款而已。又有洋人串通华人开洋行者,洋人为行主,华人当买办,拟俟大买丝、茶下船后逃遁,幸查于商律不符,未与交易。若无商律,不注册,大公司稽帐无人,恐倒闭之遗害无穷(或谓互市以来,大宗生意全系洋商,华商不过坐贾零贩。推原其故,盖由中外贸迁,机器制造,均非一二人之财力所能办到。所有洋行皆势力雄厚,集千百家而为公司者,且有银行通融,其国家又多方保护津贴,是以商务日兴。中国不重商务,不讲商律,于是市井之徒彼此相欺,巧者亏逃,拙者受累,以故视集股为畏途,无怪乎不能与洋商争衡也)​。况遇商务讼案,华欠洋商,则领事任意要索不止,累及身家。洋欠华商,则领事每多偏视。于是华商或附洋行股份,坐沾余利,或雇无赖以为护符。故欲兴商务,必先能卫商保商,尤必须杜商奸以防逃闭。护商本以维市面。此类条目烦多,须延访深明商律之人,将东西洋商律参定颁行,俾可遵循,庶奸商无弊可舞,自然阛阓日兴,公司大集,中国之利权不致外移矣!

完善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