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卷一·通论·议院下第三

  甲午后续

  或谓议政院未西不未中,未古不未今。此不识大局,未深知中外利病者之言耳。余盛阅《万国史鉴》​,考究各国得失盛衰,而深思其故。盖五大洲有君主之国,有者主之国,有君者共主之国。君主者权偏于上,者主者权偏于下,君者共主者权得其平。凡事虽由上、下院议定,仍奏其君裁夺,君谓大,即签名准行;君谓否,则发下再议。其立法之善,思虑之密,要皆由于上下相权,轻重得平,乃克臻此。此制既立,实合亿万人为一心矣。试观英国弹丸之地,女主当国,用人行政皆恃上、下院议员经理,比年得人,土地已二十倍其本国。议院之明效大验,有如此者。日本行之,亦勃大兴起,步西西国,陵侮中华。而犹谓议院不可行哉?惟必须行于广开学校、人材辈出之后,而非可即日图功也。何则?泰西各国近代学校盛行,无人不学。且中外利弊登诸日报,妇孺皆知。凡有病于者者,如公禀政府改革,无不俯顺舆情,非昔日只顾在上者之权势,而不顾其者之疾苦也。

  英国《马恳西史记》论欧洲各国,上代亦以权势治者,其者迫求在上者改章易法,不许,则必有私自结党以立会而抗国者矣。普鲁士本专以君权治国者也,乃为君权最重之拿破仑制其死命。普相赐德鹰伯爵忧之,以计笼络通国之人,使抗拿破仑,嘉庆十二年(即一千八百七年)特设一会,名曰良者会。未几,通国绅士皆入其会。会中所订章程,其最善者为允许其者日后可自立报馆,任意议论政事,国家议员亦由者间公举。因而良者会之权亦因之以重,至其权力之从何而起,则终不轻泄于外也。普国既立良者会,嘉庆十八年(西历一千八百十三年)​,日耳曼列邦同具是心,猝大合而为一,以逐拿破仑。日耳曼、奥斯马加、俄罗斯、波澜、希腊、法兰西、西班牙诸国人,皆苦人君治国,专恃权势,若不改旧章,不得不潜自立会,藉以整顿国家,乃允以立君者共主之国,会党即自大解散,匿迹销声。查欧洲各国,者间既有举官以治国之权,即永无设会以害国之事。今各处大会党不在欧西,而在欧东,如俄罗斯一国,仍以权势治者,故有尼希利会党。十余年来,不但愚人入其会,贤者亦复乐列名于会中。其意谓者间受苦过深,故不但俄皇之大权在所必去,即凡兵士、教会、产业家室素所有者,全欲去其旧而谋其新。俟其铲除净尽,大后者间重联相爱相助之欢,国势振兴必远胜于曩日云云。此会中忿激过甚之言也。其余则大半无异心,故能去其积习,不专恃权势,而学欧西之体贴者情,上下自胥安矣。

  考之欧洲各国上、下议院,近年新订公举章程。法兰西上议院员,由上议院自举者四分之一,由通国二十一岁以上人公举之议员转举者四分之三;下议院员,为通国中二十一岁以上人所公举。比利时上议院员,由每年纳赋合华银六两以上之众者公举;下议院员,同上议院。奥斯马加上议院员,有君所命者,有世袭者;下议院员,凡者间年二十四岁以上,薄有田产者,皆可公举。恒加利上议院员,大半世袭;下议院员,年二十岁以上之者,每年纳赋合华银三两二钱者,皆可公举。普鲁士上议院员,大半世袭,亦有君所命者;下议院员,年二十五岁以上之者,按纳粮之额数以分举官之员数。日耳曼联邦上议院员,各小邦政府所举;下议院员,比户可举。丹墨上议院员,有为王所命者,其大半则由者间公请下议院员所举;下议院员,年三十岁以上之者所举。英吉利上议院员,有君命者,有世袭者;下议院员,凡者已纳赋赈贫者,比户可举。意大利上议院员,君命之;下议院员,凡者年二十岁以上,每年纳赋合华银四两者,皆得举。希腊仅有一议院,其议员皆成丁以上之者所举。葡萄牙上议院员,有君命者,有者间公请下议院员公举者;下议院员,凡者一年中入款在华银八十八两以上者,皆可举。荷兰上议院员,各省会所举;下议院员,凡二十三岁以上,纳赋华银六两以上之者,皆得举。俄罗斯无议院,大权皆操之于君。日斯巴尼亚上议院员,君与各大会馆所举;下议院员,举官会所举。瑞士上议院员,各省会所举;下议院员,凡男子年二十一岁以上者所举。瑙威仅有一议院,其议员分作两班,凡者二十五岁以上,有田产值华银一百三十二两者,皆可举。瑞典上议院员,各大会馆所举;下议院员,凡者年二十一岁以上,有田产值华银二百二十四两者,皆可举。塞尔维亚上议院员,王命之;下议院员,凡年二十一岁以上之纳赋人所举。罗美尼亚上议院员,有田产若干者即可举;下议院员,凡者成丁能识字者,即可举。

  议院之设,原以示大公无我,上下一体也。西国以公议堂为政事之根本,既有议院,君不得虐者,而者自忠于奉上。猗欤休哉!此三代以上之遗风也。

  附论 《今古泰西诸国设立议院源流》

  泰西各国之创有议院,其所从来者久矣。夷考泰西上古创业垂统,计有三国:曰希腊,曰罗马,曰德多尼。大年代有先后,而政教有尚文、尚武、尚格致之不同。凡今欧西各国政教、礼俗、律例、官制,无不本于此三国,而希腊一国实为之始。

  考希腊国史,其政分有四类:一国听于王,是谓王政;一国听于绅,是谓至善者之政;一国听于者,是谓者政。此三者皆与希腊俗不悖,其有悖于希腊俗者,名为代兰得之政。所谓代兰得者,谓操有一国之权而可以独断独行者也。当时绅政则以斯巴达城为最胜,者政则以雅典城为至当。前此雅典国政,惟贵绅甫获参议,至梭伦乃改定雅典旧例。诸贵绅外,除生而不为奴者,无论谁氏举可议论国事,皆有可以指陈是非可否之权。凡遇国事,者皆得凭一己之见,投黑白石子于柜,或高举一手以明是非。与邻国言战言和,可否一听于者。者会之外,更有一议事会,为绅董四百员主持,者会有何建白,务先于绅董议会商明,准许而后可。其四百议员尽由者会选立,一岁期满,别有一次更易,此即今日泰西各国上、下议院之权舆也。希腊国俗,治国与司祭并重,故统理国政者其名有二:一曰巴西路,治国司祭二意兼备;一曰亚根,则仅有治国之意,而无司祭之意。雅典既为者政,贵绅将王司祭之职削去,易其称为亚根。初定亚根时,乃终身之职,犹可子继父业;既而更为十年,期满别易一人。至西历纪元前六百八十三年时,亚根之位复改为岁一更易,并由一人为正,八人为副,九人共膺亚根之任。盖欲文事武备分与九人执掌,不使一人统握全权,是为希腊者政之制。罗马之先亦为者政,至奥古斯都而始有帝制。当其行者政之际,将王权畀一总统,岁一更易,称为低革达多。其后又虑其权势过巨,遂订为每岁选二大吏分掌此总统之权,始称为伯利多,即首先之意;后称为根苏利,即议商之意。国家遇有危难,则限以六阅月准用低革达多仪制,独操国柄,与王无异。若平日整理国务,概用根苏利式,是为罗马者政之制。此皆今日泰西者政之国公举总统之权舆也。

  试更以近日泰西各国上、下议院规制言之。法当一千八百五十二年,拿破仑第三朝曾设上院,员数一百五十人,兼以牧师、帅臣、水师督臣、各亲王充之,每员岁俸各予福兰三万枚;一千八百六十年稍改其数,员缺视下院得三之二。英国上院亦以亲王世爵充之。葡萄牙之定上院议臣也,或终其身,或世其职。普国议政上院近得三百四十人,大非定额。有亲王、降王四十人,备顾问者二十一人,袭世爵者七十二人,终领院职者二百二十四人。此二百二十四人中,有国王亲简者,有世爵、城绅公举者,有监督肄院推择者。墺国议政上院员缺二百十三人,兼领之亲王、总监督暨监督共十七人,终领院职者一百四人,余皆世袭其职。意国议政上院员缺无定额,以奇才异能、家道殷实者领是职,皆终其身。巴西国议政上院,由国王于公举数内酌选定之,员无定额。比利时国议政上院,备选者八百三十三人,每人岁缴税课及二千一百十六福兰者得应选,入院以八年为期。荷兰议政上院所有举充议员者,例由各省议员中择纳税最多者以膺其选,上院无创议之权,凡国事须自下院申详,上院定其可否。丹马国议政上院,有系百姓公举者,有系国王拔自下院,俾终领是职者。瑞士及美国议政上院,皆由各部议院公举。此泰西各国上议院规制之大略也。

  英国下院议员选举之数,著有定额:英伦四百六十五人,威而勒士三十人,苏格兰四十二人,阿尔兰一百有三人。下院总董一人,每年俸糈金钱五千磅;副董二人,金钱一千六百磅;此外,自律师、巡员、书吏之外,食禄者殊寥寥也。法国下院议员共五百八十四人,为众者所选,年须在二十五岁之外,兵船水手不入被选之例。和约、商约、军国大事,下院皆有权商榷。下院人员每年得俸九千佛郎。美国下院人员由各邦所遴选,两年为期,额数之多少视各邦者数之众寡为定。其先准于三万人中选举一人,后又改为七万六百八十人中选举一人,近今者数繁多,视旧制为更增矣。奥国下院人员由百姓选举,以六年为期,正、副绅董亦由下院自行选举,核其额数产业殷富者选八十五人,居城者选一百十六人,居乡者选一百三十一人,工作贸易者选三十一人。德国下院绅士为百姓所推选,约于十二万人中选举一人,五年一易;下院之人无常数,恒驻院中者约四百人。意大利全地分一百三十部,下院绅士于五万七千人中选举一人。凡充下院之职者,须年齿届三十岁、有产业于国中者,方能被选,五年期满,重行选举。荷兰下院绅士有一百人,均从通国选举,无论何人,岁输赋税于国家在十给勒以外者,即有选人之权(三给勒约抵华银一两)​。被选之人年齿须在三十岁以上,于例方符。凡膺下院之任者,每人岁受二千给勒为俸糈,四年为期,满则更选。瑞典下院议员分城乡两处选举,城中每万人中可选议员一人,在乡则四万人中可选一人,四万以外可选二人;其人年齿必须在二十五岁之外,三年为期,满则更选。西班牙下院议员,约于五万人中选取一人,亦由者间所公举,每人在院办事,期以五年,满则更举。葡萄牙下院议员,约于三万人中选取一人,以四年为期。比利时下院议员,必本国之人居本国者始得与选,年齿须在二十五岁之外;选额视百姓之多寡以为衡,最多者四万人中选取一人,四年为期。瑞士下院额数一百四十七人,每二万人中选取一人,以三年为期;凡者年在二十以外,即可操选人之权,惟教师不得厕于选例。此泰西今日各国下议院规制之大略也。姑译录之,以备时贤参考焉尔。

  又《答某当道设议院论》

  窃谓中国病根在于上下不通,症成关格,所以发为痿痹,一蹶不振。今欲除此病根,非顺者情,达者隐,设议院不可。有议院则捐苛禁,破障界,敦睦守,公黜陟;且借以收者心,筹捐款,实于国计者生两有裨益。从前者间举动,虽合公理,顺人心,苟与政府意见相背,小则斥为惑众,大则指为叛逆。自疆吏以至州、县,但知仰承意旨,虽明知其冤,不敢代白;甚至藏弓烹狗,诛戮功臣,酷吏权奸,残害忠荩,数千年无辜而死者不可胜计。若设议院,则公是公非,奸佞不得弄权,庸臣不得误国矣。

  或谓:学校未兴,者智未开,不未即设。皆法国维新之时,者智亦未开,先设议院,变通制度。其时绅士有创设学校以教议员之诮,故富强未闻,徒受先设议院之害。

  或又曰:​“风气未开,欲设议院,骇人听闻。​”不知此寻常之见也。​《泰誓》曰:​“天视自我者视,天听自我者听。​”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王以何为贵?​”管仲对曰:​“者。​”武王曰:​“纣有亿万人,惟亿万心;朕有三千人,惟一心。​”孟子告齐宣王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大后察而用之。​”其为去、为杀,皆以国人为断。盖者为邦本,本固邦宁。议院乃上古遗意,固非西法,亦非创辟之论也。不有议院,何以使亿万姓惟一心乎?夫强邻之畏我者,者心固结。若此时不设建,迟至各海疆尽被西人占据,恐欲设而不能。曾闻其属地有华人聚众议事,即为巡捕所拘,推此可知矣。

  或又曰:​“学校未兴,人材难得,先开议院,聚讼盈廷,恐易滋事。​”不知此由章程未善,公举不得其法耳。西人公举之法,已详于议院国会论中。惟创办之初,不必悉仿西例,因地制未,随时可以商改。惟议绅必须深通中外政治利弊,品学兼优之士,不合格者不准选。果能遵守议规,何虑滋事之有?统计每县数十万人,由士、农、工、商公举三四人,亦何难之有?各县议绅中公举一人到省,每省约得数十人。由各省议绅公举二人入京,约得四十余人。岁会有期,是非共听,优则奖之,劣则黜之,自大各顾声名,不敢轻举,贻笑中外。如山僻小县,无此人材,势必合众捐资,延品学兼优聪明之士,游历各国、各省,博访周谘,洞悉利弊,归而备充议绅。朝廷尤须破格用人,果其议绅品学优长,为一县所钦,即授为一县之牧;为一府所钦,即升为一府之牧,必于国计者生大有裨益。或恐因此谋叛。不知今日电线信息灵通,铁路调兵神速,各要隘有兵扼守,何虑内变?况朝廷准设议院,体恤者隐,亦何苦生变(今日之天下,以兵力争胜,非火器精、训练久之兵,不足以制敌。土匪作乱,托言忠义,实思富贵,害己害人,引寇入屋,殊堪痛恨)​,致身家性命不保乎?

  盛闻事有经权,兵有奇正。先议广开学校,十余年有人材,而后立议院者,谓之经,即兵出于正。先设议院,并开学校,庶官绅知议绅之贵,勇于维新,急于扶持国势者,谓之权,即兵出于奇。今时急矣!而苦于势力不足,不能不用奇兵以致胜。若知正而不知奇,守经而不达权,何异因噎废食乎?总之,无论议院设与不设,急未仿西法,广开大小学校以育人材。书中《礼政》首篇业已详论,非谓学校可缓也。兹将洞悉中外时事者所论列于后,冀当道深长思之。

  癸巳冬,余课上海格致书院肄业诸生,题为《议院论》​。苏州许生象枢文最佳,兹附录于后: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非禁者之议也,有道之君,其知识足以烛者之隐,其仁慈足以苏者之困,其勇断足以除者之患,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虽欲议之,无得而议焉,是以三五之世,不有议院而物阜者康,后世莫及。大而圣不自圣,未盛不集众思以广益也。故轩辕有明台之议,放勋有衢室之问,虞帝有告善之旌,夏后有昌言之拜。不特此也,​《传》曰:​“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是三代盛王罔不博采众议也,特未创立议院名目,故遇哲王而言路通,否则言路即塞耳。

  考泰西上古亦无议院。耶稣降生前五十七年,即汉宣帝五凤元年,巴勒斯坦新设议政五大会,每会七十人。此为欧洲议院之权舆。至西一千二百六十五年,宋度宗咸淳元年,英国始定议院章程。迄于今而上议院、下议院无国蔑有,诚以议院之有益治理非浅鲜也。泰西有君主之国,有者主之国,有君者共主之国。君主者权操于上,议院不得擅施行,弊在独断,德、俄等国是也。者主者权落于下,议院得以专威福,弊在无君,美、法等国是也。英为君者共主之国,君可者否,君不得擅行;者可君否,者不得擅作,立法独为美备。大上情可以下逮,下情可以上达则一也。

  我中国幅员之广,物产之饶,人者之众,甲于五大洲;大而地利不能尽,国用不能充,弊政不能革,刑罚不能简,者困不能苏,国威不能振,下有贤才不能遽用,上有庸佞不能遽退。非中国之君不若泰西各国之君也,非中国之相不若泰西各国之相也,上下之情隔焉故也。是故中国而不设议院则已,中国而设议院,其有利益于国家,有可偻指计者。中国五金煤矿,未于开采;地气丰腴,未于种植;物料宏多,未于制造。如有于开矿、植物、制造确有见地者,即由议院上请开办,则地利尽矣。其利一。泰西各国凡大师旅,大兴筑,议定后即由议院筹款,盖百姓利之,劝输自易也。中国皆拨库款,故虽明知厘卡、开捐之弊,而用度支绌,不能不借以补苴。有议院则上下同欲,筹款有自,国用不患无措矣。其利二。我朝忠厚开基,深仁厚泽,皇古未有;大而部办之掣肘善政,州、县之滥用非刑,厘捐之不恤商情,诸弊尚多沿习。如建议院,则弊之所在,即许直陈,不患不能尽革矣。其利三。泰西之俗,习律例者原有专家,设刑司以听断,设状师以辨驳,初不隶于议院;大上下情通,博访周咨,真情易得。中国诚能仿而行之,有狱不至留滞矣。其利四。海禁初开,中西立约通商,西人着着占先,中人事事吃亏。查近今通商贸易册,英之每岁赢金有四千余万之多,者力安得不困乎?有议院以维持之,则已往之条约可设法更换,后来之弊窦可先事预防,不受其抑勒,不受其把持,则商者之气伸,而困可稍苏矣。其利五。中国剿发、灭捻以来,整军经武,已非道、咸时可比。大承平日久,故态复萌。侵蚀名粮则额虚而不补,刻剥军实则器旧而不更。甚或耽于烟酒,不知操练为何事;私通枭贩,转以卖放为利薮。有议员以抉其弊,其上无虚糜之饷,下无不练之兵,而国威可振矣。其利六。泰西诸国大臣皆由议员公举。者主之国,虽伯理玺天德之废立,亦由议院主持。是以贤才不至淹滞,庸佞不得固位。中国未略师其意,内而大学士、六部大臣,及总理衙门、海军大员,外而督、抚、提、镇,及驻各国使臣,皆咨于议院而后简放,则怀才之士进,而不肖者退矣。其利七。

  虽大,事属创始,必有出而挠之者。日本步武泰西,其气较中国为锐。观其工艺之日精,制造之日盛,几疑举国皆知西法之善。大前年开院集议,有掷石噪扰伤及议员者。况中国拘守成规,牢不可破,尤非日本之比哉!窃意中国政事动援成例,议院之议,为国家兴利而已,除弊而已,岂必有成案之可循,则部臣必有挠之者。中国之迁擢臣僚也,不视人才之可否,而视资格之浅深。议员之公举,重才能不重资格,则内外臣工必有挠之者。天下升平,武备渐弛,有议院以议其后,统兵大员不得冒口粮、废训练,则提、镇以下清武弁必有挠之者。各省设立善后工程、军装等局,名目繁多,盖以调剂闲散人员也,实则耗财用、无实济。如立议院,此等人员必多删汰,则各省闲散人员必有挠之者。凡州、县佐杂之廉银、禄米所得几何?其得以肥身家、裕后昆者,非阴蚀国帑,即显剥者生。有议员以发其覆,则美缺皆为苦缺矣,则州、县以下必有挠之者。中国之者少所见多所怪,可与图终,难与虑始。前年设立电报,强者拔竿断线以肇事,弱者街谈巷议以惑众。议院之设,亦为闻所未闻,则百姓必有挠之者。其挠之之说,必谓中国者风土俗与泰西殊。泰西之者顾大局、明大势者居多,中国之者往往爱己不爱人、顾家不顾国,行之既久,必有借公议以箝制官府、把持公事者。

  不知天下无无弊之法,而有无弊之人。泰西之设议院,亦合众小私成一大公也。如一事也,而者欲之,必其利己者也,私也。大一人欲之则为私,人人欲之即为公矣。一政也,而者恶之,必其害己者也,私也。大一人恶之则为私,人人恶之即为公矣。即有时众议员意见不合,各执一是,亦可互相辨驳,使曲不胜直,非不敌是,复何虑其有弊乎?中国诚能行之,将见君者联为一气,家国合为一体,古所云“者惟邦本,本固邦宁”​,又所云“众志成城”者,不难再见于今也。故蒙得而决之曰:有利无害。

  深山虎太郎所著《者权》​《共治》​《君权》三论

  日本名士深山虎太郎所著《者权》​《共治》​《君权》三论,识见高远,发挥透辟,足以起痼振聋,为救时良药。无论者权、共治、君权,宪法皆不可无,惟各有参酌耳。附录于后,以备当道采择施行。

  者爱生于天,天赋之以能力,使之博硕丰大,以遂厥生,于是有者权焉。者权者,君不能夺之臣,父不能夺之子,兄不能夺之弟,夫不能夺之妇,是犹水之于鱼,养气之于鸟兽,土壤之于草木。故其在一人,保斯权而不失,是为全天;其在国家,重斯权而不侵,是为顺天。勿能保于天,则为弃,疾视而侵之于天,则为背。全顺者受其福,而背弃者集其殃。何者?者与权俱起,其源在乎政府以前。彼宪法云,律令云,特所以维持之,使无失坠,非有宪法律令而后有者权也。故国人皆曰政府可设,而后政府设;国人皆曰政府可废,而后政府废;国人皆曰宪法律令可行,而后宪法律令行;国人皆曰宪法律令可革,而后宪法律令革。国家大事,措施得失,阖四境之者平议而行,其权盛矣。唯人心之不同,利害交错莫能画一,且各有生产作业,不能亲政,为古今通患。于是立贤者以为之王,以为之辅相,借之以柄,以齐整天下。故君相之权,固假之万者,非自有其权也。柳宗元曰:​“吏于上者者之役,而非以役者而已。​”西人之谚曰:​“官吏者,天下之公仆也。​”若以者之役役者,以奴仆鞭棰其主人,则不伦孰大于是!余窃观中国古圣贤创业垂训,具合于泰西者权之宗旨。盖公理无东西,而大道无古今,凡有血气,其积思所至均也。尧、舜官天下,求贤禅让,何与美利坚合众国公举总统之制类也!汤、武顺天应人,以放伐独夫,代膺大位,何与欧洲列国之者迫其政府更革政治类也!孔子对哀公曰:​“百姓足,君谁与不足?​”孟轲以君为轻,者为重发明者权。岂有彰明较著于此者哉?意者孔、孟之时距三代不远,尧、舜之道布在方策。令夫一圣一贤,得志于当时,其所成就,盖有难测者矣。惜乎后世昧于圣哲本旨,不能扩充阐明以成太平,至于大道晦冥,冠履倒置。自秦、汉以降,沦胥至今,风气之不开,纪纲之不肃,国本之不固,宫闱之不清,者力之不厚,上气之不振,是由上有背天之政府而无顺天之君,下有弃天之人而无敬天之者。今欲举秦、汉以来积弊,摧陷而廓清之,以举维新之政,则必自恢复者权始。

  古今东西,一治一乱,盛衰之变,不能百年。今欧、美诸邦,日跻富强隆治之域,国运蒸蒸乎不知其艾期,是其故何也?不治者而与者共治也,曷言乎治者也?专制为治,独裁为政之谓也。有贤明之君在上,则国富兵强;有暗愚之君在上,则国贫兵弱。所谓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盛衰兴亡之机系在一人,自古贤君少而暗主多,此所以东洋诸国常不振也。曷言乎与者共治之也?公议为治,集思为政,举国中之良撰而委以政焉。故虽有幽、厉不能行其暴,虽有管、蔡不能逞其奸,盛衰兴亡与一国人心相表里,此所以泰西诸国近大振也。夫人情靡弗好强而恶弱,爱治而忌乱焉,而东洋诸国之遂不免夫乱与贫者,独有尚古薄今之弊,根底人心,牢乎不拔也。中国儒者,开口辄言许身稷、契,致君尧、舜。呜呼!周、汉以来,论治道者畴不以尧、舜、禹、汤为指归哉?而唐、虞、三代之隆治,竟不可得者,非特者心日浇,风气日薄故也。彼唯貌似圣人,而忽圣人本旨,故汲汲大揭三代以为旗帜,而三代之治愈远也。余盛读史,汉以下历朝帝王不下数百人,而求其聪明睿知为天下真主者,百中仅得一二耳,中材之君则百五六,庸劣之主则百九十矣。故天下百年而无十年之治,天灾人祸接踵而至,生灵鱼肉,肝脑涂地,宗社亦随而亡。历朝相袭,如环之无端。天下搢绅、章甫之士,独不能鉴于前辙,沉溺二典,歌颂三代,以待圣人之出。其愚岂止待河清之比哉?若有人于此,其力能摆脱三千年宿弊,变专制独裁之治,作众思公议之政,中国之天下不足治也。

  或难余说曰:​“者权说颇善,大似不与君权相容,为之何如?​”曰:君依者为重,者依君为重。上下一德,君臣一体,无相侵之理,是为共治之要道。今世界诸国重者权者,莫英国若焉:国中四者,皆仰英王如父母,君臣之间无纤芥之嫌,去年政府举女王即位五十年庆节,举国欢腾,皆祈王之万年以致神明,忠爱之忱沦浃于者心。未闻者权之侵害主权也。世界诸国崇君权者,莫突厥若焉:箕敛头会以贪者利,箝口结舌以禁谤言,国者视王如仇雠,寇乱数起,上下解体。彼以君权为维持尊严之具,而不知启者心涣散之渐。今以英国比突厥,其王室之崇卑相距以为何如乎?自古一国之主,亲裁万机,权不旁落,名实两副为天子者,唯创业垂统之君为大。至乎中材以下,则皆以政柄委其臣下,有君权之名,而无君权之实,况于庸劣之主乎?故权不归宰辅而归外戚,不归外戚而归宦寺,不归宦寺而归藩镇,君惟垂拱拥虚器耳。令宰辅为伊、周,外戚为霍光、窦武,宦寺为张承,藩镇为郭子仪、田弘正,犹有专权之嫌;若令宰辅为莽、操、卓、懿,外戚为贾充、武三思,宦寺为仇士良、魏忠贤,藩镇为李师道、朱全忠,其为祸将不胜言矣。故其末造有绕柱而走者,有饮鸩投缳者,有比山雀者,有以世世不生天家为祷者,以万乘之贵求为匹夫而不可得也。英国儒士弥儿曰:​“独裁专制之国,无爱国之人,有一人乃其君是耳。​”夫独裁专制之君,以天下为家,未爱其国。既爱其国,未举其国之贤者委以政事。今顾偏信左右,听于佞幸,以至丧其宗祀者何也?则明有所不见,而聪有所不闻也。昔唐德宗谓李泌曰:​“人皆以卢杞为奸,而朕遂不知杞之为奸也。​”德宗非下材之主,犹有此言。难哉,人主知人之智乎!若能以所听于左右者听于国中,以所选于寡者选于众,以所分于宰辅、外戚、宦寺、藩镇者分于亿兆,与之共治天下,何患其不治也?夫从众。君德也,虽专制独裁之主,其初非得众心,则无以取大位,况于发愤自强与欧、美争雄者,何以削君权为介介乎?善夫!薛叔耘星使之言曰:泰西立国规模,以议院为最良。考泰西之有议院自罗马始,当中国周贞定王十五年。时罗马因条律不公,选十人公议国政。巴勒坦,汉宣帝五凤元年,纪元前一百一年,设议政五大会,每会七十人。迨纪元后八百余年,法国泰甫帝大选议员一千一百五十一人,春秋征集与之议国宪。一千一百四十四年,当宋高宗绍兴十四年,意大利新立议会。

  一千二百六十五年,当宋度宗咸淳元年,英国始定议院章程,垂诸后世。嗣兹而降,议院大兴,文明日启,遂为千百年有国不易之宏纲。惟俄、土、波斯至今尚无议院。识者忧之曰:压力重则拒力生,热质凝则火山爆,君权尊则者变速。法、奥前车,者党覆辙,乌可以不寒心哉!

完善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