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

出自宋代秦观的《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

译文东风吹柳的烂漫时节,白昼逐渐加长,外面刚刚下完小雨,芳草在斜阳下闪着流光。

注释日初长:白昼开始长了。雨余:雨后。

赏析此句铺叙春睡前景色,春雨初霁,春日渐长,东风吹拂柳条,斜阳映照芳草,正是困人天气,为春睡渲染足了气氛。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秦观 秦观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宝。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风吹拂着柳条,白昼渐渐变长,斜阳映照着雨后的芳草。杏花飘落,燕子衔来筑巢的泥都透着淡淡的清香;无心梳妆,只任凭浓睡辜负了精致的妆容。
盘成龙凤形的篆香渐渐燃尽,烟散形消;画屏上,潇水湘水一带的景致被云雾笼罩。夜中的寒气轻轻透过单薄的罗裙,她心中涌起无尽的思念。

注释
日初长:白昼开始长了。
雨余:雨后。
睡损:睡坏。 红妆,指妇女的盛妆,以色尚红,故称红妆。
宝篆:有版本记作“香篆”:篆香,盘成篆字形状的香。古代盘香,有做成龙凤形的,点燃后,烟篆四散,龙凤形也逐渐消失。故云。也有解释称此处指绣有龙风图案的床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词作开篇 “东风” 二句,为春睡烘托氛围,描绘东风轻拂柳条,春日渐渐变长,雨后斜阳洒在芳草之上,正是人因春困欲眠的时刻。紧接着 “杏花” 二句,枝头杏花零落入泥,燕子衔来沾着花香的泥土筑巢,空气中仍飘散着淡淡的香气。由景及人,美人望着花落春去的景象,想到青春难再,自然无心梳妆打扮,终究陷入春困之中。这两句与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意境相近,却写得更为含蓄隽永。​

  词的下片,刻画女子枕畔难眠时所见之景。“宝篆” 二句描写她久久无法入眠,直到篆香燃尽,而失眠的缘由,正是因为思念之人远在潇湘。词作歇拍 “夜寒” 二句,细致刻画深夜寒气侵人,女子再也无法踏入甜美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曾有人认为此词是黄庭坚的作品,然不足信,据学者们考证,认为系秦观所作,而非黄作。由这首词本身来看,描写的是一位女子春睡的场景和心情,香艳中夹杂着惆怅,柔媚中蕴含沉痛,痴情而不滥情,确实更符合秦观作品的一贯风格。

参考资料:完善

1、 朱德才主编.增订注释秦观黄庭坚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60
2、 史杰鹏编著.秦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105-108

简析

  《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是一首抒写春闺思远的词。上片写暮春景色,下片写离人愁思。词中用东风衬托 “柳”,见其婀娜多姿;用雨余、斜阳衬托“草”,见其嫩绿鲜美。而杏花糁径,燕啄香泥,屏画潇湘,白云深锁,寒夜失眠,更引起闺中人的无限思量。词中女子生活规律颠倒,白天稳睡红窗,夜里则枕畔难安,生动体现出她的春情难耐。全词以景衬人,声情兼备,宛转细腻地摹写出闺中人的绵绵情思。
秦观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664篇诗文 ► 400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