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恨笙歌无妙曲。
出自宋代陈烈的《题灯》
富家一碗灯,太仓一粒粟;
贫家一碗灯,父子相聚哭。
风流太守知不知?惟恨笙歌无妙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对于富家来说,悬挂一盏花灯用的灯油就像官仓中的一粒米一样微不足道。
可是对于穷苦人家来说,没有了这一碗灯油钱,就没有了生活的来源,只有父子相聚一起痛哭。
要求悬挂花灯的太守呀你知道不知道老百姓过的日子呀?你却只顾显摆风光,贪图享乐。是不是还要为在元宵夜里没有好的曲子供你欣赏而遗撼呢!
注释
太仓:京城储粮的大仓。
风流:指太守卖弄风骚的举动。
创作背景
此
诗据说是陈烈在福州居住时,时任太守的刘瑾要求在元宵节时每家每户必须挂十盏花灯,而当时老百姓饱受水灾的侵害,几乎断炊。于是陈烈心中十分气愤,就写下了这首诗。
简析
《题灯》是一首著名的讽刺
诗。诗中写到当时贫富的悬殊,而重点在于同情百姓的贫苦,让人感同身受,同时,对太守不顾百姓疾苦的行为提出了强烈的控诉。“书生有刚烈,为民请命时”,这样一位学者,写下这样一首诗,显示出诗歌的力量,宛如侠客的一柄剑,简单直接,直刺官吏。
陈烈
宋福州侯官人,字季慈,号季甫先生。尝以乡荐试京师不第,即罢举。仁宗时屡召不起。欧阳修举为国子直讲,不拜。哲宗元祐初,诏为本州教授,不受禄,敝衣粝食,处之裕如。稍有余,即以周济贫乏者。与陈襄、周希孟、郑穆称海浜四先生。卒年七十六。► 3篇诗文 ► 3条名句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