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出自宋代陆游的《观大散关图有感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
劲气钟义士,可与共壮图。
坡陁咸阳城,秦汉之故都。
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
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
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
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
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
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
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飞身上马,往击猖狂胡虏;下马之后,又忙草拟军中文书。
二十岁便有这般雄心壮志,不料五十岁仍是瘦弱穷儒!
大散关与陈仓之间,山川壮丽;河流曲折盘旋,山间草木扶疏。
义士胸怀凝聚刚劲气概,可与他们共赴伟业宏图。
咸阳古城四周地势起伏,此地曾是秦汉两汉故都。
如今帝王气象隐于雾霭,昔日宫室尽是春草荒芜。
何时能随王师北伐出征,扫清道路迎君王归故土?
函谷关与黄河一带成太平之地,四方车船往来畅通无阻。
士兵良马自燕赵挑选,布绸货物从青徐运来。
重建京城,先营君王祖庙,再依次修筑四方街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开篇四句,先申述诗人壮志难酬的境遇。“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化用《魏书・傅永传》中“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的典故,以傅永文武双全自况。不同于高适《塞上》中“万里不惜死”为谋求个人功名,陆游此志源于金朝压境、南宋危难,是为御侮救国才不愿仅做文士——“击狂胡”是战士本分,“草军书”是文士所能,他未将文武对立,想法务实。可现实却是“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人生黄金三十年,诗人奔走求报国,终未如愿,五十岁仍为瘦儒。满心愤懑因官场险恶只能借“犹”字轻点,反倒如蚌病成珠,让五七言古诗的“气”得以敛藏,风骨自振。

  中间二十句围绕观大散关图生发的感想,分两层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乾道九年(1173)十月,陆游摄知嘉州,看了宋与金交界的要塞地图——大散关图后作下此。嘉州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当过刺史的地方。岑参诗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使陆游深受感染。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永鑫,刘桂秋 译注.陆游诗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6-49
2、 陆坚 主编.陆游诗词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0:65-69

简析

  《观大散关图有感》 是一首五言古,诗中借观看大散关作战地图,寄托诗人的情思。诗的前四句申述壮志难酬的历落遭遇;中间二十句就观大散关图之所见生发感想;后四句倾诉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悲楚情怀。整首诗既有战乱的破败景象,又有抗敌胜利、国土恢复的繁荣景象,前者是现实,后者是想象,在现实和想象之间,洋溢着一片爱国热忱。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10236篇诗文 ► 1147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