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居住在懒云窝,清醒的时候吟诗饮酒,酒醉时慷慨高歌。不理瑶琴抛下书本高卧,悠闲酣睡连梦都不做。得清闲时就快快活活。时间像穿梭一样瞬息即逝,富贵不过像花儿一样自开自落。青春一去不再回,为何不及时享乐?
居住在懒云窝,清醒的时候吟诗饮酒,酒醉时慷慨高歌。连瑶琴也懒得弹,书也抛在一边,高枕无忧,整日把岁月消磨。想人生又怎么样?富贵不过像花儿一样自开自落,时间像穿梭一样瞬息即逝。世人呵呵笑我,我也一笑呵呵。
居住在懒云窝,客人到了又如何?我依然在懒云窝里和衣而卧,只求自在舒展快活。想人一生又能怎么样?再贵能比我高多少,再富又能比我阔几多?世人讥笑我懒散颓唐,
这组曲子前有作者自序云:“西瑛有居号懒云窝,以殿前欢调歌此以自述。”可见这组散曲是阿里西瑛自述其懒云窝生活的作品。
懒云窝之名,源于北宋邵雍安乐窝之居号。邵雍安贫乐道,“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宋史》本传)。作者懒云窝之号虽源于此,但特定含义与时代背景已有所不同。在元代,老庄思想成为一代士子的共同心理。不是入世,而是遁世,成为有元一代散曲的普遍情调。这在中国诗史上是一特异现象。其社会背景,乃是元代政治极为黑暗,士人没有出路。阿里西瑛虽是回回人,属色目人,但其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实具有普遍意义,所以才引起当时多名曲家的共鸣与和作。从阿里西瑛此曲,也可以见到
这三首小令皆以“懒云窝”三字开头。古代文人一些书斋住处的名字多是某某斋、某某室,相比之下“懒云窝”这个名字显得很通俗可爱,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羁的性情和对于逍遥自在的追求。然后再看作者在懒云窝里的所作所为:醒时吟诗喝酒,醉时就高歌吟诗,从清醒到醉倒,循环不断重复,构成了作者的全部日常生活。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都有喝酒以消愁的说法,如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侧面写出作者对于现实社会争名夺利现象的悲愤。后面的抚琴弃书、不愿做南柯一梦正是表现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之情。在他看来,不如把这些人生的累赘统统丢掉,窝进自己的书斋喝酒享受人生自在舒适。“瑶琴不理抛书卧,无梦南柯”也照应了“懒”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