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

出自宋代苏轼的《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译文去年的同游之人已不在眼前,吟诵旧曲。

注释故人:指陈述古。

赏析此句表达了重逢旧物却难觅故人的感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苏轼 苏轼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消魂。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曾与你携手漫步江村,梅花似雪,飘落在衣裙上。回忆旧地,处处黯然伤神,无限愁苦。如今见不到故人你的身影,再听到往日的曲调,更添怀念。还记得曾同游的望湖楼、孤山寺,还有涌金门。
那时游乐所至,我们动辄便题下千首诗;当年总有身着绣罗衫的女子,为我们拂去诗稿上的尘土。自分别后,彼此牵挂思念,你可知有谁在思念我?想必是西湖的明月、江边的垂柳,还有城西南诸山的名胜景物。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六字。有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三种。
丹阳:地名,今江苏丹阳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词表现了苏轼对杭州诗友的怀念之情。

  作者开篇便追忆与友人 “携手江村” 的难忘过往,顺势勾起对友人的思念。如今风景依旧,又到了一年开春之时。去年早春,苏轼曾与陈襄同往杭州郊外寻赏春光,当时苏轼写下《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一诗,陈襄的和诗中则有 “暗惊梅萼万枝新” 的句子。词里 “梅雪飘裙” 一句,正是描写两人寻春时,梅花如雪花般飘落、沾附在衣襟裙摆之上的景象。真挚的友情与盎然的诗情,让他们游赏之时满心欢悦,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故人不见” 一句,让词意陡然转折,点明江村寻春已成过往,去年一同游赏的友人如今已不在身旁。每当吟诵当年寻春时所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这年十一月,苏轼因公到常州、润州视灾赈饥,姻亲柳瑾附载同行。次年元旦过丹阳(今属江苏),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与柳瑾相别。此词题为“丹阳寄述古”,据宋人傅藻《东坡纪年录》,它是苏轼“自京口还,寄述古作”,则当作于二月由京口至宜兴(今属江苏)途中,返丹阳之时。

参考资料:完善

1、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66-169
2、 刘默.宋词鉴赏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68-169

简析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杭州友的怀念之情。上片从分手写起,进而写自己回忆故人的落寞心情;下片追忆与友人同乐的情景,进而表现其思念之情。词中忆人与忆景融汇为一,情深意切,诗意盎然,含蓄蕴藉,词情反复开阖,抓住词调结构的特点,将上下两结处理得含蓄而有诗意,在苏轼早期词中是一首较好的作品。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2篇诗文 ► 4823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