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凋落的梅花让人误以为是残雪,柳叶萌发的时候随风摇曳。
注释残雪:尚未化尽的雪。
赏析此句写景兼抒情,梅花飘落,柳叶新发,正是乍暖还寒的初春季节,一派春回大地的景象,“柳遇好风”比喻民逢明君,暗寓皇恩浩荡如春风。
译文
毗陵与太湖一带,交通四通八达,连着天下各州,男男女女都很欢喜,天下各处都这般热闹。
敲起的鼓声、撞响的钟声,声势大得仿佛能惊动海上,人们化着新颖的妆容、穿着华丽的衣裳,光彩照亮了江东大地。
梅花飘落的地方,洁白得像没消融的残雪,柳叶刚舒展时,正迎着和煦的春风。
如今恰逢火德盛世,官员们遇上了太平世道,愿这样的日子长久延续,年年都能五谷丰登。
注释
大酺:聚饮。封建帝王为表示欢庆,帝赐大酺,特许民间举行大聚饮三天。后用以表示大规模庆贺。
毗陵:古地名。本春秋时吴季札封地延陵邑。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江苏省常州市。三国
酺指的是百姓聚集在一起饮宴。古时国家有“吉庆”事,允许百姓聚饮。其中一首《大酺》作于公元689年(永昌元年),因武则天选择正月庆祝自己加尊号“圣母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日。”(《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杜审言的诗从正面赞颂武则天的功德。
而这首《大酺》诗,大概作于公元690年(天授元年)武则天改唐为周之后,因此诗里有“火德云官”之称。因为以五行相推武周是火德。这首《大酺》诗写得别开生面,突出表现民间的欢娱,那热闹的场面如同庆丰收或过传统的盛大节日一样,传达了诗人与民同乐的情绪。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是禁止百姓聚饮的,汉律规定,三人以上,无故群饮,罚金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