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出自宋代蒋捷的《声声慢·秋声

译文菊花黄黄的开放在那深深的小巷,枫叶红红的映照着低矮的门窗,凄凉一片都是那秋天的声音。

注释深巷:很长的巷道。

赏析此句写景衬情,点名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主人公正在深巷中的宅院之内,凭窗谛听着连绵不断的秋声,渲染出凄凉的意境。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蒋捷 蒋捷声声慢·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疏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开满菊花的幽深小巷,红叶片片映着低矮的窗棂,满耳都是凄凉的秋声。豆花时节的雨声淅淅沥沥,中间还夹杂着阵阵风声。稀疏的更点敲过二十五下也就到了五更,丽谯门啊,拦不住这声声更响。故人都在远方,请问是谁在摇动玉佩?原来是屋檐下风铃在轻轻作响。
画角声中月亮渐渐西沉,军营里的马匹渐渐骚动,四面传来悲凉的胡笳声。邻家的灯火闪烁,灯影前还传来阵阵捣衣的砧声。不知那蟋蟀整夜低声诉说愁苦,叽叽哝哝,藏着多少哀怨的鸣声!它的愁苦还没诉完,竟把一半愁绪,分给了天上南飞的雁声。

注释
南阳:古郡名,今河南省南阳市。
诳(kuáng):欺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词里,词人描绘了秋夜间的各类秋声,笔法出众,意涵也别具一格。他以 “豆雨声” 开篇,以 “雁声” 收束,共写了秋夜听闻的十种秋声。每一种声音都透着凄凉意味,让满心愁绪的人聆听这些声响时,这些作为客体的声音,便深深染上了 “愁人” 的主观情绪色彩 , 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里,听出的全是词人内心的苦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三句,为全词定下基调,点明此时正是菊花绽放、红叶映窗的深秋。凭窗谛听连绵不绝的秋声,心中涌起阵阵凄凉,而 “凄凉” 二字,正是串联词中各类声音的核心线索。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其中 “豆花雨” 指农历八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在深秋时节,词人凭窗聆听着连绵不断的秋雨声,不禁引起心中阵阵凄凉,于是写下这首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疆村民编选;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宋词三百首:黄山书社,2016.03:第305-306页

简析

  此词开端写听者时间、地点环境,并点明题面,且以“凄凉”情愫惊笼罩贯注全章;以下依次写秋雨秋风声、更鼓声、檐铃声、画角声、胡笳声等等。通过不同秋声,渲染凄凉况味,传达词人感秋、愁夜、怀人、感伤兵灾、悯惜农家辛苦等复杂情思,末以愁蛩、夜雁收结,以“诉愁”总结。全词谋篇严谨,意象繁而不乱,词情传达层层递进,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蒋捷

蒋捷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107篇诗文 ► 154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