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瓷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

出自宋代王沂孙的《天香·咏龙涎香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甆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孤零零矗立的海中礁石上,萦绕着浓密烟霭;层层云浪散尽后,两弯淡月缓缓显现。鲛人趁夜前往骊宫,采集如清泪般的龙涎香。海风推送竹筏,随海潮渐漂渐远;夜阑人静时,龙涎香拌着蔷薇清露细细研磨,制成心字篆香,教人凄然魂断。龙涎香装入红瓷盒中以文火烘焙,又被巧制成精巧的指环。点燃时一缕翠色烟霭萦绕帘幕,恰似海天间的云气。
暗自回想往昔,她曾有多少回娇憨任性,特意喝得半醉半醒,轻轻将灯花剪得粉碎。更有故乡的溪山之间,漫舞着轻柔雪花,我们将小窗一关,那份情味,真教人沉醉甘甜。如今,我恰似荀令年老,早已忘却当年酒宴上的温馨与缠绵。徒然珍惜当年留存的余香,只好将素色锦被铺在空荡的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龙涎香实为海洋中抹香鲸肠道的分泌物,并非传说中龙吐涎凝结而成。抹香鲸属海洋鲸类,体长可达五六丈,鼻孔生在头顶,时常浮出水面喷出水柱,古人因之将其想象为龙,相传其上空有云气环绕守护。“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三句,描绘出词人对龙涎香产地,以及鲛人前往海上采集龙涎香情景的想象。“孤峤”实际上指传说中龙所盘踞的海中巨大礁石,令人不禁生出奇幻的联想。至于“蟠烟”二字所写的萦绕云烟,便是传说中所谓的“上有云气罩护”,而王沂孙在“烟”字前用一“蟠”字,实则联想到龙蛇这类生物的“蟠”踞之态。仅这短短四字,王沂孙便勾勒出龙涎香的产地,以及海上礁石的奇妙景象。次句“层涛蜕月”,则是描写鲛人夜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南宋灭亡后,元朝总管江南浮屠的僧人杨琏真伽,盗发在会稽的南宋帝后陵墓。为了沥取水银,竟将宋理宗尸倒悬于树间,惨状不忍目睹,后又把他的骨头遗弃在草丛之中。有唐珏林景熙等义士,闻听这个消息悲愤异常,邀集乡人,收拾帝后遗骸埋葬。唐珏、王沂孙等人结社填词,抒发亡国之痛,此词即为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完善

1、 叶嘉莹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212-2216

简析

  《天香·咏龙涎香》是一首咏物言志词,借咏龙涎香以寄托遗民亡国之痛,其所咏对象具神话色彩,词中遣辞造境以神话的奇幻情调出之。词的上阕从采香、制香到焚香,层层推进,逐层展开;下阕回忆当年春夜焚香饮酒,此刻却不再有如此雅兴,昭示出对故国的思念。整首词词意潜隐,寄慨甚深,怅惘无穷,流露出一种难以挽回的悲哀。
王沂孙

王沂孙

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中仙、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72篇诗文 ► 147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