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出自清代龚自珍的《湘月·天风吹我》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壬申年夏天在西湖泛舟,写下这首述怀词,当时我离开杭州已整整十年了。
天风将我吹送,坠落于湖山的一角,这里的景色果然清丽绝伦。曾在北京渡过少年时代,此时回忆起在京华的生活,只觉得茫茫无际。像屠狗之辈换来的功名,雕琢文辞写成的书卷,哪里是我平生的志向?乡亲苏小小若有知,定会笑我这般打算不对。
刚看见一抹夕阳斜照,半堤的香草青青,突然勾起满怀清愁。美人的音容脚步到哪里去寻觅?我悠远的情怀只能孤独寄托。怨愤难平时便吹箫抒怀,豪情激荡时便论剑寄兴,这两种滋味都令人销魂。功名与文名这两场春梦,都随着橹声飘荡进云水之间。
注释
湘月:词牌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年),当时作者年仅二十岁。这一四月,
龚自珍陪同母亲到苏州看望外祖父
段玉裁,并在舅家与表妹段美贞结为伉俪。这一年夏天,龚自珍携新婚夫人回到阔别十年的故乡杭州,泛舟西湖时,作《湘月》一词抒怀。
参考资料:完善
1、
龚自珍著;侯荣荣解评.龚自珍集:三晋出版社,2008:第152页
赏析
常人写这类题材,大致是先叙湖上景致,然后因景抒情。而作者却不循常套,起笔不谈游湖,而先从身世感慨人手。首三句“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气势宏大,姿态超迈。作者不说自己出生杭州,却说自己是被天风吹落于此的。他是天上的谪仙,身在人间,神在天表,只不过西湖风光的清丽令他满意,他才不想返回天界。这三句,才写到作者的诞生,但却已将他的自命不凡、高视阔步、超凡绝俗之态写出,一种豪迈飞扬的气概,跃然纸上。有这三句定下基调,下面几句就看似惊人而实无足惊奇了。“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天际”,之所以说他只是北京城中一个客居的弱冠少年,却不说仕途不得志之苦、不抒少年意气,而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简析
上片叙志抒怀,追念往昔,青春蹉跎,夙愿未酬,功业难成;下片就景结情,举目四望,湖山依旧,故地重游,顿生清愁。全词融叙述、议论、抒情、写景于一体;其意绪惆怅迷惘,情志悲凉慷慨;用笔空灵不滞,辞句清丽隽秀,为定庵词中佳构。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653篇诗文 ► 185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