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出自唐代罗隐的《曲江春感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气渐渐暖和,江边的花儿又开放了,江南的旅人内心悠闲自在。
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多半已经凋零故去,(没有了这些人)终南山景色徒然高大耸立。
当代也知道世间没有无用之人,但是显贵门第却未必用我这种无才之人。
一艘船一支竹竿,顶着明月载着我,回到我在五湖的家里去吧!

注释
江头:江边。
悠哉:悠闲自在。
高阳酒徒: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山色:山的景色。
崔嵬:高耸,高大。
圣代:旧时对于当代的谀称。
弃物:被丢弃之物;废物。比喻无用之人。
侯门:显贵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罗隐向有“江东才子”之称,二十七岁即在贡籍,却十上而不中。经历了多次打击,罗隐逐渐认清了科举制度的腐朽本质,这首就是他下第后的抒慨之作。曲江池畔,日暖花开,秀士登科,即赐宴于此,但自己这位“江东行客”却与此无缘,愤怨之情,不言而喻,遂作此诗,用反语抒发了自己归隐江湖之心。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忠纲·全唐诗大辞典:语文出版社,2000.09

赏析

  唐代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在曲江池留下了传世佳作,就其流露与抒写的感情来说,则因个人的遭际不同雨大致可分为得志与失意两种。罗隐此诗,即属后者。罗隐在京师前后十四年以上,曲江春景每多亲历,但他屡举不第,心情自然不会轻松。

  这年春他又去游览了曲江。首联日暖花开点出季节,“又”字说明来此已非首次,“江东行客“句谓自己游于曲江,悠闲自得。这两句是铺垫,体现了诗家常用的以乐景写哀的技法。景自大好,人自悠哉,而诗人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诗人用”高阳酒徒“以自喻,言语间已透出桀傲不驯的性格和仕途失意的牢愁。“半雕落”既状形貌,亦传心态。“空崔嵬”乍看似指因人心境不佳,无意观赏而徒呈高峻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曲江春感》是一首七言律,这是一首落第失意、讥刺科举的诗。诗的首联写曲江景色,言自己的心情;颔联和颈联将圣代与现实对比,有力地讥刺了晚唐人才不得任用的现实;尾联虽言自己学陶翁回归五湖的故园,却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悲凉和愤慨。全诗用语婉而多讽,意甚激愤而语不急迫,透出仕途失意人的见弃不用、意欲归去之感。
罗隐

罗隐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大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489篇诗文 ► 93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