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

出自唐代柳宗元的《零陵春望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
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岑。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
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平坦空旷的原野上,春天的芳草满是绿意,
早晨的莺鸟在远方的树林间啼鸣。
阳光晴和,洒落在潇水与湘水的岸边沙洲,
云朵断续不接,飘扬在岣嵝山的小峰上。
得道成仙是无从盼望的,世间也非我所能承受的居处。
沉思凝神也只能空自仰慕,那万里之外,卒于苍梧之野的舜帝英灵。

注释
零陵: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汉建零陵郡。隋文帝灭陈,统一南北,废零陵郡,置永州总管府。零陵即永州。
潇湘:湖南潇水和湘江的合称。潇水出自湖南永州市蓝山县紫良乡野狗山南麓,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唐代后期由于人烟稀少,蔡家机场一带的湘江东岸尚未开垦耕种,为一片平野。“晓莺啼远林”,进一步说明此片平野面积广阔,一片葱绿的草地。地势低平的湿地土壤中含氧低,不适林木生长,林木多分布平野边缘丘陵上,故曰“远林”。

  “潇湘渚”即巴洲滩,诗人清晨泛舟而下,首先到达巴洲滩。此时已早晨七八点钟,一个大好晴天,适宜诗人深入民间访问,考察风土民情。“云断岣嵝岑”,岣嵝岑,乃指“衡山”,它的最高峰为祝融峰。此句意含诗人北望长安,视线被“衡山”所挡。这是诗人曲折表达受迫害的贬谪心情。古史相传,大禹曾驱车到洞庭以南考察水情,禹是传说中的上古圣人之一。此句暗指唐宪宗效法先圣尧舜治理天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柳宗元于永贞元年(805年)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治所在湖南零陵,这首作于元和六年春(811)诗人永州司马任上,时年三十九岁。当时朝廷有规定,凡是员外以及摄、试官,均不得干预朝政,因此,柳宗元这个员外司马的职务实际上是个闲官,正如他自己所说“俟罪非真吏”(《陪韦史君祈雨口号》)。他不仅无实权,甚至没有官舍,只得寄居在潇水东岸的龙兴寺里。龙兴寺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古寺,位于偏僻的城郊,环境荒凉,香火冷落。但好在它建在土岗之上,视界开阔。柳宗元住在西厢,他让工匠在墙上开了扇轩窗,凭窗可眺望远处的山水,略抒胸中郁闷。此篇即是一时游兴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柳宗元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
2、 钱文辉·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3、 刘万煌·柳宗元诗文选:金盾出版社,2011

简析

  《零陵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的首四句写望中春日美景,近看平原绿草,潇湘洲渚;北望岣嵝高峰,南眺苍梧万里;后四句发思古之幽情,由眼前零陵的春景,忽而思接千载,想到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的大舜。圣人不可见,世途太艰险,诗中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怅惘若失情绪是很明显的,但表达得又很委婉。这首词情景自然,意境谐和,清丽葱郁,抒发了诗人为江南明媚春光所吸引的喜悦之情和待罪南荒的郁悒与感伤。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出生于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祖籍河东郡(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人,出身河东柳氏,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章的成就大于诗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被推为“游记之祖”。著有《河东先生集》。► 236篇诗文 ► 1925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