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戏马台古意盎然,我在竹篱边采菊酿酒。恍惚间岁月轻逝,问及今日时节,方知又至重阳。恰逢此时归来,南山依旧一片苍翠,昨夜在窗前听着风雨交织,全然没了登临游赏的兴致。心中满是宋玉般的悲秋情怀,身形也如卫玠般因忧时伤世而清瘦。
身佩红萸,却只能空对杯中酒。捣衣的砧杵声阵阵传来,裹挟着微寒悄悄浸透衣袖。秋日已所剩无几,眼前尽是残败的荷叶与枯瘦的柳枝。我勉强整理好歪斜的帽檐,不禁向着远方频频搔首。曾无数次忆起故乡的风物,尤其怀念霜冻之前、鸿雁南归之后,那莼菜与鲈鱼最鲜美的滋味。
注释
大有:周邦彦创调。小石调,调见《片玉集》。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八句四仄
参考资料:完善
南宋末年,国势飘摇,词人潘希白身处王朝覆灭的前夜,拒绝了德祐年间的出仕征召,以隐逸之心冷眼观世。他的《大有·九日》以重阳为引,将个人身世之叹与家国兴亡之悲熔于一炉,通篇浸透着沉郁苍凉的气韵,成为末世文人心灵的真实写照。
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自古便有登高、佩茱萸、饮酒赏菊的习俗,如今亦被定为“老人节”。潘希白的这首词,并未局限于节日的寻常景致,而是借重阳意象,串联起对时局的忧虑、对隐逸的向往与对故园的思念。全词通过今昔对照、典故化用与情景交融,反复铺陈“天涯归来”后的复杂心绪,最终落脚于对乱世流离的无尽怅惘,结构上层层呼应,情感上步步深化。
上阕开篇即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