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出自唐代陈子昂的《岘山怀古

译文有谁知道我这万里行客,缅怀古昔正在犹疑彷徨。

注释万里客:离家远行的游子,指作者自己。踌蹰:忧愁徘徊的样子。

赏析诗人来自蜀山之中,自称“万里客”,“谁知”,表现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境,“踌蹰”,指惆怅而徘徊,诗人凭吊遗踪的时候,缅怀治世良材,希望那些为百姓着想的贤臣良相,代代不绝。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陈子昂 陈子昂岘山怀古

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
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
城邑遥分楚,山川半入吴。
丘陵徒自出,贤圣几凋枯!
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谁知万里客,怀古正踌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将马儿喂饱后,我来到城郊旷野,登高远望古城襄阳的风貌。
面对堕泪碑,心中仍涌起阵阵悲戚;孔明当年的宏伟政纲,也不由得在脑海中浮现。
此地的城邑自此向远方延伸,分属古时楚国;山川走势绵延,半数归入吴地,直抵江东。
平坦的原野上,丘陵陡然突起;那些古时的圣贤之人,如今几乎已凋零殆尽。
田野间的林木,在苍茫烟雾中若隐若现;渡口的亭楼,在暮色晚霭里孤然耸立。
谁能知晓,我这跋涉万里的行客,正怀着对古昔的追思,在原地徘徊彷徨。

注释
岘山:又名岘首山,位于湖北襄阳城南九里,以山川形胜和名人古迹著称。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岘山(又名岘首山)坐落于湖北襄阳城南九里,凭借独特的山川形胜与富集的名人古迹闻名遐迩。其所属的襄阳城,地处汉水之畔,与樊城隔江相望,自古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城西二十里的隆中,更是诸葛亮草庐对策、开启三国风云的故地。陈子昂登临此山,触景生情、发思古之幽情,挥笔写下这首意蕴深沉的怀古诗。

  诗作开篇“秣马临荒甸,登高览旧都”,简洁勾勒出登临背景:诗人在襄阳郊外的荒甸喂饱马匹后,登高俯瞰这座曾“冠盖相望,一都之会”的古城。目光所及,自然牵出两位与襄阳紧密相连的先贤——晋朝的羊祜与三国的诸葛亮。羊祜曾任襄阳太守,清廉爱民且献策平吴,平生酷爱登临岘山,临终前仍眷恋此地青峰白云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当作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陈子昂出蜀入京途中。当时作者登临岘山,不觉发思古之幽情,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76-77

简析

  《岘山怀古》是一首五言古。诗的前两句写诗人骑马来远郊,登上岘山,眺望襄阳城;三、四句怀想羊祜、诸葛;五、六两句则转谈三国事;七八句说空有丘陵出,无数英雄豪杰、古圣先贤,都已经凋零作古;九、十句借景抒怀,表达对时政的忧心焦虑;末两句则写诗人凭吊遗踪的时候,缅怀治世良材。此诗抒发了诗人怀古之思,也是对其所处时代的含蓄抨击;这既是一首高度浓缩、含义深长的山水诗,也是一首沉郁的政治抒情诗。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168篇诗文 ► 3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