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出自唐代岑参的《暮秋山行》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马疲我歇,卧于山坡,落日沉于水面。
山中秋风穿空林,叶声飒飒,疑有人行。
苍天漠漠,冷雨飘零,青石路净无纤尘。
岁暮之际,百感交集,诸般声响皆引悲愁。
昨夜鶗鴂啼不休,蕙草渐次枯黄凋落。
况我远游为异客,更有几多难言的艰辛酸楚。
注释
飒飒(sà):风声。
旻(mín):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
鶗鴂(tíjué):亦作“鶗鴃”,即杜鹃鸟。
参考资料:完善
1、
梁川等 .唐诗三百首鉴赏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184-185 .
赏析
这首诗以暮秋山行为脉络,将途中所见之景与心中所感深度交融,借比喻、衬托等手法勾勒出幽远凄清的意境,既凸显了山林的空寂,更婉转道出诗人倦于仕途奔波的空虚与惆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描绘传神,构思精巧,景与情相互映衬,浑然一体。
诗歌开篇并未铺陈山行的跋涉之态,而是聚焦山间停歇的场景——马儿疲顿难行,诗人止步山坡暂卧,渡口的斜阳已然沉向水面。这份停歇绝非雅致逸兴的闲居,“疲卧”二字既写马的倦于山行,更衬出人的累于奔波;西沉的斜阳洒下余晖,又为这场景添了几分苍茫,悄然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沉郁。
若说开篇奠定了愁绪基调,接下来的四句则以空间层次的铺展,将暮秋山林的空
简析
《暮秋山行》是一首五言古
诗,此诗描写了暮秋时节,诗人独步山林时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构思新奇巧妙、意境幽远凄清;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描绘暮秋的景色,突出山林的空寂,也映衬出诗人倦于仕途奔波的空虚惆怅的心境,心似有千千结。
岑参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414篇诗文 ► 50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