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出自唐代李白的《登太白峰

译文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

赏析此句想象瑰奇,意境高远,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李白 李白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去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向西攀登太白峰,直到夕阳西下,才终于登上峰顶。
太白星与我轻声交谈,还为我打开了天界的门户。
我愿乘着轻柔的和风离去,径直飞出那层层浮云之。
举起手仿佛就能靠近明月,向前行进时,竟像没有山峦阻挡一般。
一旦离开武功县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

注释
太白峰: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太一山。在今陕西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交界处。山峰极高,常有积雪。
穷:尽。这里是到顶的意思。
太白:这里指太白星,即金星。这里喻指仙人。
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晋书·天文志》:”东方,角宿二星为天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诗作开篇两句,便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伟高峻。李白自西侧攀登太白山,直至夕阳余晖洒落时,方才抵达峰顶。太白峰高耸入云、终年积雪,民间俗语有云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这般高峻的山势,李白却执意登顶,一个 “穷” 字,尽显诗人不畏艰险、昂扬向上的精神。开篇 “西上太白峰” 一句,采用开门见山的笔法,为后文描写星辰与明月埋下伏笔。​

  登上峰顶极目远眺,景色壮阔,诗人不禁浮想联翩,仿佛听见太白星对自己诉说:“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太白星向他倾诉心意,称愿意为他开启通往天界的门户。诗人与星辰之间的情谊亲切动人,满含人情味。李白素来喜爱皎洁的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应诏入京时,踌躇满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他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这使他感到惆怅与苦闷。在这种心情下人创作了《登太白峰》一诗。另一种观点认为,此诗似是李白在开元十八、十九年(730、731年)初入长安时期离开终南山西游时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郁贤皓·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简析

  《登太白峰》是一首五言古。此诗描写诗人登上太白山和太白星悄语密话,并幻想神游天界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壮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无法实现政治理想的愁闷心情。首二句点题,以极力攀登烘托太白峰的高峻并显示诗人勇敢的精神;中六句描绘游仙意境,表现诗人追求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末二句突然转折,思想又回到现实,反映出诗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结构跌宕起伏,跳跃多变,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青莲镇),一说山东人,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1126篇诗文 ► 5967条名句

猜您喜欢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