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出自唐代雍陶的《天津桥春望

译文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注释风丝:微风。

赏析此句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这自然界的美好春光,不减当年,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事已非,使诗人不禁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雍陶 雍陶天津桥春望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注释
天津桥:即洛桥,简称津桥,是洛水上的一座浮桥,在今河南洛阳西南,是洛阳名胜之一。
风丝:微风。斜:韵脚念xiá。
翠辇(niǎn):皇帝乘坐的车子。这里借指皇帝。
宫莺(yīng):泛指宫中所栖之鸟。上阳:上阳宫,唐高宗时建造,在洛阳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桥附近,高宗常居此听政。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692

赏析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荡。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减当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非昔比。透过茂密的树丛向北望去,尽管昔日高大威严的宫殿至今犹存,可是,那千官扈从、群臣迎驾的盛大场面,已不能再见到了。宫殿重门紧闭,画栋雕梁也失去了灿烂的色泽。当年曾经是日夜欢歌的上阳宫,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面对着这番情景,诗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叹万千。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淡泊。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客观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雍陶生活在晚唐。此时,唐王朝国势衰败,社会危机日益严重。人来到天津桥畔,目睹宫阙残破的景象,抚今思昔,不无盛衰兴亡之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124-1125

简析

  《天津桥春望》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用天津桥畔红霞、烟柳的浓艳春色来映衬上阳宫里的寂寞、冷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难以诉说的深沉感慨。诗的前两句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天津桥一带的美丽风光。后两句转写上阳宫前的寂寥景况,蕴涵着沉重的今昔之感。全诗语言自然,感情深沉含蓄,富有韵味。
雍陶

雍陶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124篇诗文 ► 36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