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妲无言下玉墀,夜来飞箭满罘罳。
出自唐代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五绝》
绮閤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郑妲无言下玉墀,夜来飞箭满罘罳。
越王定指高台笑,却见当时金镂楣。
半夜娃宫作战场,血腥犹杂宴时香。
西施不及烧残蜡,犹为君王泣数行。
素袜虽遮未掩羞,越兵犹怕伍员头。
吴王恨魄今如在,只合西施濑上游。
响屟廊中金玉步,采蘋山上绮罗身。
不知水葬今何处,溪月弯弯欲效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华丽楼阁飘着香气,一直延伸到太湖边,拂晓时分,乱兵已经攻上了姑苏城。
越王实在有该羞愧的地方,他不过是靠西施,才骗得吴国走向灭亡。
郑妲默默无话走下玉石台阶,夜里飞来的箭插满了宫门外的罘罳。
越王必定正指着高台嘲笑吴国覆灭,却还能看见当年吴宫那雕刻花纹的金质门楣。
半夜里,吴王为西施建的娃宫变成了战场,血腥味中还夹杂着往日宴饮时的香气。
西施没等到蜡烛燃尽,就还在为吴王夫差流下几行眼泪。
西施的白袜虽能遮住双脚,却遮不住心中的羞愧,当年越兵尚且害怕看到伍子胥的头颅。
吴王满含怨恨的魂魄如果如今还在,只怕
鉴赏
七绝《馆娃宫怀古》共五首,又名《馆娃宫怀古五绝》。这五首思古寄慨之作,是皮日休在苏州任职时,因寻找馆娃宫旧迹而作。组诗咏怀古事以寄讽,以叙述和议论相结合,通过馆娃宫昔盛今颓的具体情形的对比,反映吴国的盛衰兴亡,籍此表达对世事沧桑、国事兴衰的慨叹。
组诗总体上是说昔日宫中的盛宴、美人、歌舞已经被硝烟弥漫所取代。诗人用歌舞升平的场面与战火纷飞的场景相对比,以史实为据,但使用翻案法,“出奇立异”,不落窠臼。王锡九《皮陆诗歌研究》认为,古代文人中的隐逸者,发思古之幽情,“亦是好以议论为诗者”(方岳《深雪偶谈》)。
比如第三首说烧残的蜡烛还为吴王夫差
简析
《馆娃宫怀古五绝》是一组思古寄慨之作,是
诗人在苏州任职时,因寻找馆娃宫旧迹而作。这组诗咏怀古事以寄讽,以叙述和议论相结合,通过馆娃宫昔盛今颓的具体情形的对比,反映吴国的盛衰兴亡,借此表达对世事沧桑、国事兴衰的慨叹。
皮日休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403篇诗文 ► 70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