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出自清代朱彝尊的《忆少年·飞花时节》
译文相思全都徒然无益,后悔当初与之相见。
注释了:都、全。
赏析此句词人用明白的语言,直接吐露自己的心声,表达了词人感情中所受的煎熬与苦痛。
原文
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
叶底歌莺梁上燕,一声声伴人幽怨。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暮春飞花的时节,我走过两旁垂柳依依的街巷,来到这有东风吹拂的庭院。层层帘幕还像从前一样低垂,可那个曾偷偷窥帘的人,早已远去不见。
黄莺在树叶间婉转歌唱,燕子在屋梁上呢喃细语,这声声鸟鸣燕语,都伴着我深藏心底的幽怨。这般相思终究徒劳无益,真后悔当初与你相见。
注释
忆少年:词牌名,又名“十二时”、“桃花曲”、“陇首山”,双调四十六字,五仄韵。
窥帘人远:谓情人不在眼前。窥,窥探。
参考资料:完善
1、
丁放 著.从来只有情难尽 历代爱情诗名篇赏析.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5年:119
2、
郑在瀛 张声启 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528
3、
琹涵 著.好词 停在最想念的时光.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年:223
创作背景
此词是作者为其真心喜爱并终生不忘的一位恋人(可能是作者妻妹冯寿常)所作,借以表达旧地重游、爱而不见的相思之苦,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高泽雄 编.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265-266
2、
钱仲联 主编.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1032
赏析
这首词上片以三个四字句开篇,借助时间、地点与景物的有机融合,简洁勾勒出庭院幽深、春意浓郁的景象,为寻访恋人做好铺垫,于无声中营造意境。上片侧重写景叙事,可分为前三句与后二句两个层次。“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 三句交代了重访旧地的时间、地点及路径:暮春时节,春风拂面,柳絮飘飞,词人走过两旁垂柳依依的小巷,来到心上人曾居住的庭院。后两句 “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 为另一层次,词人站在庭院中,只见层层帘幕仍如往昔般垂挂,却再也见不到那曾窥帘相望的女子。上句的 “尚” 字让笔调由轻快转为凝滞;下句的 “但” 字形成大幅转折,强化了渴望与失望的对比,浓化了词人的孤独与失落,虽未提 “
简析
此词上片利用时、地、景物的有机统一,简洁地点出庭院深深、春意盎然,为寻访恋人作了铺垫,以无声出意境;下片紧承“窥帘人远”的事实及由此引发的感慨着笔,写莺、燕宛转动听的“歌声”等,以有声见心绪。全词感情诚挚,从景物的描绘到出自肺腑的呼唤,用“移情于物”的手法,道出了词人相思之深及眼前无可奈何的苦况。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305篇诗文 ► 113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