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方山子传

苏轼 苏轼〔宋代〕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地区的隐士。他年轻时十分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们也都对他推崇备至。年纪渐长后,他改变了往日的志趣,发奋攻读诗书,希望凭借学识在当时扬名,却始终没能遇到顺遂的机遇。晚年时,他隐居在光州、黄州境内一处叫岐亭的地方,住着茅草屋,吃着素食,不与外界各色人等往来。他不再乘车骑马,也丢弃了读书人的衣帽,常常徒步在山野间行走,没人能认出他的身份。有人见他戴的帽子方方正正且高高耸起,便说道:“这不是古代乐师佩戴的方山冠流传下来的样式吗?”方山子这个名号也因此传开。

  我因被贬官而旅居黄州,一次途经岐亭时,恰巧遇到了他。我惊呼道:“哎呀

展开阅读全文 ∨

文言常识

一、通假字
方山子傥见之欤(傥:通“倘”。)

二、一词多义
1、闻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交往)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出名)

2、异
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奇怪)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与众不同的)

3、使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假使)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让,叫)

创作背景

  元丰三年(1080年),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以后过往频繁。据苏轼自己统计,在黄州四年,他“三往见季常,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详《岐亭五首》)。两人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年)写下此文。

参考资料:完善

1、 朱明伦.唐宋八大家散文 广选 新注 集评 苏轼卷:李宁人民出版社,1996:337-340
2、 周先慎.苏轼散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167-172

赏析

  这篇赏析围绕《方山子传》的行文逻辑与情感内核展开,改写时将调整叙事节奏,以“主旨提炼—层次解析—细节深挖—情感升华”的脉络重构,既保留核心观点,又优化表达结构与语言质感:

  《方山子传》一文,借苏轼与方山子的旧友重逢及对其人生轨迹的追溯,既生动勾勒出这位隐士特立独行的人格特质与超脱世俗的人生选择,更暗藏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与对世道不公的愤懑,字里行间满含对方山子的赞赏之情。文章以由表及里、逐步递进的思路铺陈,分四个段落完成对人物的立体剖析,读来层次分明、意蕴深远。

  文章开篇便以“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破题,看似突兀却极具悬念,自然引发读者双重追问:其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方山子传》是一篇散文,全文分四段进行叙述,层层深人地剖析了方山子其人。第一段概要介绍了方山子的身世,言外之意层出不穷;第二段写作者谪官黄州,于偶然之中,路遇方山子;第三段着意刻画方山子往日的英雄气概,与今日际遇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宋统治者的极端不满和怨恨;第四段通过谈方山子家世,解开疑问,他远离尘世,并非不得为官,而是对北宋政权丧失了信心。文中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特立独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赞赏,亦是对其自我心志的剖白,凝聚着他对统治者的痛斥与愤恨之意。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788篇诗文 ► 48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望江南·三月暮

吴文英 吴文英〔宋代〕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绿罗裙·东风柳陌长

贺铸 贺铸〔宋代〕

东风柳陌长,闭月花房小。应念画眉人,拂镜啼新晓。
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吕本中 吕本中〔宋代〕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树下。此夜江边,月暗长堤柳暗船。
故人何处?带我离愁江外去。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去年。
© 2025 古文岛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