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清明三月节
元稹〔唐代〕
清明来向晚,山渌正光华。
杨柳先飞絮,梧桐续放花。
鴽声知化鼠,虹影指天涯。
已识风云意,宁愁雨谷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明时节临近黄昏,山色青翠正散发着柔润光华。
杨柳最先飘起漫天飞絮,梧桐接着绽放朵朵鲜花。
林间鸟鸣似知节序暗转,彩虹横跨遥指天际云霞。
已读懂天地风云的深意,何须担忧春雨误了庄稼。
注释
山渌:山间清泉。
光华:光芒,光彩。
放:花开。
鴽:古书上指鹌鹑类的小鸟。
赊:长,远。
简析
此诗通过清明暮春的细腻观察,展现对自然规律的通透认知与超然心境。全诗以“山渌光华”为底色,铺陈杨柳飞絮、梧桐开花、鴽鸟啼鸣、虹跨天涯的春日意象,尾联将具象观察转化为时序变换的深刻理解。诗中既暗合清明润苗的农事规律,又巧妙寄托了顺应自然的人生智慧。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威明。河南洛阳人,出生于东都洛阳(一说长安万年县)。中国唐朝中期大臣、文学家、小说家,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698篇诗文 ► 186条名句
送别
王维〔唐代〕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春山夜月
于良史〔唐代〕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