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
诗经·国风·郑风〔先秦〕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难忘你丰采出众,你曾在巷中久候,当初未能与你同走,如今想来满心悔不该。
难忘你身材健美,也曾在堂前等待,当初未能与你同走,如今想来满心悔不该。
身上穿着锦缎衣,外面罩着锦绣衫。叔呀伯呀快些来,驾车接我一同还。
外面罩着锦绣衫,身上穿着锦缎衣。叔呀伯呀赶快来,驾车接我同归还。
注释
丰:丰满,标致,容颜美好貌。
俟(sì):等候。
巷:里中道,即胡同。
予:我,此处当是指“我家”。
送:从行,送女出嫁。致女曰送,亲迎曰逆。
昌:体魄健壮,棒。
堂:客厅,厅堂。
鉴赏
《郑风·丰》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屈从于父母意志的女子,她未能对抗长辈对婚姻的干涉,最终错失与心上人结合的机会,其不幸遭遇令人深觉同情。尽管未能相守,她对爱人的深情并未随时间淡去,反而愈发浓烈——在她心中,爱人的容貌丰满美好,体魄健壮魁伟,每当念及,当初未能与他同行的悔恨便难以排遣。
昔日的场景仍历历在目:爱人曾在巷口、堂前久久等候,盼着与她共赴婚约,幸福仿佛近在咫尺,却因父母的变卦化为泡影。如今,满心悔恨的她仍想做最后努力,盼着爱人能重申旧盟。她幻想自己身着锦缎衣裳,外面罩着锦绣外衫,盛装打扮后,急切呼唤男方家人赶快来驾车,接她过门成亲。这种由悔恨催生的、对幸福生活的强
创作背景
在古代,青年男女的婚姻是不能自主的,他们的命运掌握在家长的手里。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了,对幸福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但只要父母不赞成这桩婚事,他们就无法成亲。这对男女双方来说,是很大的打击,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了多么巨大的创伤。这首《郑风·丰》就是写一位女子因受到阻挠没有和未婚夫结婚而后悔的诗歌。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73-175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72-174
简析
《丰》是一首杂言古诗。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当初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与相爱的人结婚,感到非常悔恨;如今她迫切希望男方来人驾车接她去,以便和心上人成婚,希望爱人重申旧盟。全诗直抒胸臆,借女子的诉说,酣畅淋漓地写尽了小女人追悔莫及的复杂心态,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可说是对旧社会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强烈控诉。
渔父
屈原(存疑)〔先秦〕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孔子观欹器
荀子〔先秦〕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
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
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
喜怒哀乐未发
《中庸》〔先秦〕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