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塞上

高适 高适〔唐代〕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向东走出了卢龙塞,客居他乡的愁绪如浩渺云烟般孤绝。
绵延万里的亭堠矗立在边疆,汉家儿郎仍在戍守防备胡虏。
战争的烟尘弥漫着北海,敌人的骑兵正在向南驰驱。
辗转久战岂是长久的计策,和亲通好也不是长远的谋图。
遥想当年李广将军,从容持节离开帝都。
他统帅三军横扫大漠,一战便擒获了匈奴的单于。
我也常怀着对朝廷的感服之心,渴望能献上纵横捭阖的奇谋。
可如今倚剑四顾,又能与谁共商大业?空望着关塞河流盘屈迂回无尽头。

注释
塞上:乐曲名,出自汉横吹曲辞。
卢龙塞:卢龙塞(今喜峰口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年)冬,是作者28岁时出卢龙塞时写的。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五月,契丹大臣可突干杀其王,率国人并胁奚众背离唐王朝,降附突厥。唐于是在关内、河内、河南、河北分道征兵,兴师出击。时高适正“混迹渔樵”、失意落魄,前往东北边塞,希望通过立功边塞,进入仕途,实现他经世济民的宏伟抱负。这首诗就是写于他北游期间。

参考资料:完善

1、 赵征主编.唐诗宋词元曲 第1册 图文珍藏版.北京.线装书局.2014.249-251

赏析

  全诗十六句,可分为两段,每段八句。前段抒写作者对边庭时局、政策的深沉担忧。

  开篇“出塞”二句即奠定全篇基调,诗人东出卢龙古塞,置身荒寒边地,举目四望皆是“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苍茫景象,孤寂之感油然而生。这孤寂非止源于地理空间的辽远,更深植于对边防危局的深切忧虑。诗人以如椽之笔勾勒出强敌犯边的惊心动魄:“南驱”二字力透纸背,既凸显胡骑南侵的嚣张气焰,又暗含对朝廷消极防御策略的尖锐批判;“边尘动北海”的壮阔画面,既展现敌军来势之猛,更昭示其已占据战略主动,而守方却深陷被动掣肘之境。诗人通过“南驱”“边尘”等意象的凝练组合,既完成对敌情的精准描摹,又暗含对时弊的深刻针砭,展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塞上》是唐代诗人高适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八句写诗人走至塞上,见亭堠星罗、边尘弥漫的战备状态,而忧患国事;中间四句怀古托今并抒志,希望能有李将军那样的骁勇边将,早靖边尘;后四句为自我抒怀,表达壮志难酬、悲歌谁诉的沉痛之感。全诗灌注着诗人对国事的深切忧虑,体现出诗人激昂慷慨、豪情俊发的英雄气概。全诗直抒胸臆,感情沉郁。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朝中期名臣、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46篇诗文 ► 47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照镜见白发

张九龄 张九龄〔唐代〕

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
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蝜蝂传

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中

王勃 王勃〔唐代〕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

APP会员免广告

© 2025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