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百里湖
查慎行〔清代〕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
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
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
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因为天旱,宽阔的湖里却只有浅浅的湖水,船篙也只能入水一半。
远远望去帆船好像一动不动,近岸的树(显得更加高大)争相比高。
占卜发现今年秋季都会干旱,百姓仍然在盼望降下雨水滋润土壤。
只要能让遭受旱灾的百姓过上好的生活,我渡湖时遭受一些风浪波折也没关系。
注释
如:好像、似乎。
占:占卜。
雨膏:即“膏雨”,滋润土壤的雨水。
涸鳞:指处在干旱中的鱼,这里比喻遭受旱灾的百姓。
简析
《渡百里湖》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既展现了湖面的壮阔,又暗示水位偏低;颔联进一步渲染了湖面的宁静与广袤;颈联笔锋一转,将视角从自然景色转向民生疾苦,指出今年已预测到秋季的干旱,而百姓仍殷切期盼着甘霖的降临;尾联以“涸鳞”比喻处于困境中的百姓,说自己愿意挺身而出,为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而不惧任何艰难险阻的决心与勇气。整首诗语言简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102篇诗文 ► 36条名句
西湖春晓
魏宪〔清代〕
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
晨钟催落月,宿火乱稀星。
欹枕看湖白,开窗喜屿青。
笙歌方一歇,莺啭柳洲亭。
南乡子·捣衣
顾贞观〔清代〕
嘹唳夜鸿惊,叶满阶除欲二更。一派西风吹不断,秋声,中有深闺万里情。
片石冷于冰,雨袖霜华旋欲凝。今夜戍楼归梦里,分明,纤手频呵带月迎。
送姚姬传南归序
刘大櫆〔清代〕
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不待壮而其道已成。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学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亿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文成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诸贵人乃皆大惭。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文章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