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少好读书
何良俊〔明代〕
何子少好读书,遇有异书,必厚顾购之,撤衣食为费,虽饥冻不顾也。每巡行田陌,必挟策以随。万如厕,亦必手一编。所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盖欲以揽求王霸之余略,以揣摩当世之故。一遇事之盘错难解者,即傅以古义合之。而有不合,则深湛思之,竟日继以夜。(选自《四友斋丛说·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何子年少时喜欢读书,如果遇到珍奇的书籍,一定花大价钱把它买回来,为此缩减衣食用度的开支作为购书费用,即使忍饥挨冻也不在乎。每次去田间巡走,必定随身携带书籍。有时候去厕所,也一定手持一卷书。他所收藏的书有四万卷,几乎都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大概是想要揽求各种称王称霸各种策略,来揣度当今世道形成的原因。一旦遇到复杂难解的事情,就用古代的道理来契合它。如果有不契合的地方,就深入细致地思考,日夜不停。
注释
异书:珍贵或罕见的书籍。
赀:价格。
田陌:田间小路。
殆:几乎。
傅:凭借。
简析
这篇文章生动刻画了何子嗜书如命、务实治学的形象。他为购异书不惜节衣缩食,田间如厕皆手不释卷,四万藏书涉猎殆遍,足见其读书之勤、爱书之深。更难得的是,他读书并非空谈古义,而是意在汲取王霸谋略、揣摩当世事理,遇难题则昼夜深思、古为今用。文字简洁传神,既凸显了其执着的治学态度,更彰显了经世致用的读书追求,读来令人感佩。
何良俊
(1506—1573)明松江华亭人,字元朗,号柘湖居士。与弟何良傅皆负俊才,时人喻为二陆。少笃学,二十年不下楼,藏书四万卷,涉猎殆遍。而困于场屋,以岁贡入国子监,当事者重其才名,授南翰林院孔目。好谈兵,以经世自负。在南都日与名人韵士相追随。妙解音律,躬自度曲,文酒过从,丝竹竞奋,人谓江左风流复见今日。后三年而去。后侨寓苏州,七十岁始归松江。有《四友斋丛说》、《何氏语林》、《何翰林集》。► 38篇诗文
夜航船·此吾老友
张岱〔明代〕
蔡元定,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荠,于书无所不读。朱熹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道士救虎
刘基〔明代〕
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见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者甚众。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到蒙蒙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
猫说·节选
刘元卿〔明代〕
齐奄家畜一猫,号于人曰:“虎猫”。 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曰‘龙猫’。”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亡,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曰‘风’。”东里丈人嗤之曰:“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