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大麦青青正要抽芒,入夜东风掀起衣裳。
沿着小路,跨过断桥。寻找古寺,短篱边,高树下,门前横着池塘。
满地杨花未识迎宾礼节,殷勤寺主忙着煮茗焚香。
禅院清幽我已忘怀日间劳顿,清晨话别忽见故人题字满长廊。
注释
芥(jiè)塘:在历阳,今安徽和县。
麰(móu):大麦。
微径:小路。
短篱高树隔横塘:隔着横塘已看见了在高树下有短篱围着的古寺。
杨花:即柳絮,絮状,白色,飘落时如雨雪。
待晚:将到晚上。
柏(bǎi)子香:柏子做成的香。
底许:几许,多少
参考资料:完善
这首诗层次分明。首联写游佛祠的时间,这是春天一个黄昏。颔联写佛祠的外观,在断桥边的树林下,有短篱围着。颈联写进祠门后所见情景。尾联点出诗序所叙之意。这首诗虚实隐显,巧于安排,读来又浑然一气,毫不见雕琢之迹。
全诗可分“寻宿”和“投宿”两部分。前四句写寻宿。诗人从麦田着笔,一则是借大麦抽芒点明春末的物候,二则也暗示了自己在外求宿之由。当时诗人正“之官历阳石迹戍,日从事田野间”,以阅田为务,并非随兴所至的游览观光,这就和下文所说的“行役”暗相呼应,第二句写风势之大,此处的“晚”不是指日暮时分,当作晚春、暮春解,否则,与下文写天日的“待晚”,就不能契合了。贺铸此诗,正作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