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麦子抽穗,尖尖的麦芒挺立着;枝叶润泽,地里的庄稼正茁壮生长。
唉,那个顽劣的愣小子,就是不肯好好跟我相处。
注释
麦秀:指麦子秀发而未实。
渐(jiān)渐:形容麦芒是形状。《古乐府》卷九作“蔪(jiān)蔪”。
禾黍(shǔ):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
油油:形容浓密而饱满润泽的样子。
彼:那。
狡(jiǎo)童:美少年。这里是贬称,后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诗经·郑风》有《狡童》篇,内容与此无涉。
不与我好(hǎo)兮:《尚书大传》作“不我好仇”。《御览》、乐府同。《文选》注作“
《麦秀歌》当作于西周初年。箕子在分封到朝鲜后,有一次去周朝朝拜,路过原来商朝的都城朝歌,看到城墙宫室毁坏,长满了野生的禾黍。箕子对于商朝由于商纣王的昏庸而灭亡感到非常伤心,想大哭一场来祭奠,可是此时已是周朝,自己还作了周朝的诸侯,于理不合;偷偷的哭泣几声,又近乎妇人;于是无奈之下,写下了千古传唱的《麦秀歌》。
《麦秀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诗。在此之前,虽传夏启曾作《九辨》《九问》,但其文早已失传;夏商之际另有《刺奢篇》,作者却无从考证。
作为饱含血泪的抒情之作,《麦秀歌》倾注了作者对殷纣王拒谏害忠良的痛苦与愤懑。“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麦子吐穗、禾黍茁壮的丰收景象,在亡国之人眼中却别有滋味——故土覆灭的悲痛涌上心头,这份深切的故土情愫,也引发后世仁人志士的强烈共鸣。晋代向秀《思旧赋》曾言“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宋代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一亦写“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此后“麦秀”与“黍离”便常被并举,寄托深沉的亡国之痛。
这首诗的诞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