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春感
朱德〔近现代〕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注释
太行;即太行山,位于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东北西南走向,北起拒马河谷,南至晋豫边境黄河沿岸,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峰达2000米。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曾在太行山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
镇日:整天。这里指经常。
北伐:指宋朝爱国名将岳飞北伐抗击金兵入侵。
百战新师: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三年:指抗战三年来。该诗写于1939年春。三年,应指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东渡黄河,进入抗日前线起,即1936年初到1939年春,恰好三年。
燕赵:指中国古代的燕国、赵国,因位于中国现在的山西省、河北省北部一带,故后泛指中国北方。这里指以太行山根据地为中
赏析
1939年春天,抗日战争已进入第3个年头。继汪精卫投降日寇之后,蒋介石又积极反共,消极抗战,而日寇则以主要兵力进攻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面对这一十分严峻的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日运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其时,八路军总部设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太行山区武乡县王家峪等地,作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在这里指挥战斗,多次粉碎了日寇的扫荡,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
朱德的这首诗就是描写了当时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一派大好形势,热情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民军赤胆忠心,浴血奋战,威震敌胆的英雄气概,抒发了“苦斗献吾身”的英雄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39年,此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第3个年头。继汪精卫投降日寇之后,蒋介石又积极反共,消极抗战,而日寇则以主要兵力进攻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面对这一十分严峻的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敌后抗日运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其时,八路军总部设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太行山区武乡县王家峪等地,作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在这里指挥战斗,多次粉碎了日寇的扫荡,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面对这一派大好形势,作者写下了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蕙莉《伟人的咏唱》(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第226-231页
简析
《太行春感》是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先作背景铺垫,然后状景,树立了太行山高大、坚强、庄严的形象;颔联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决心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强信念;颈联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抗日军民所走过的战斗历程,以及所取得的伟大功绩;尾联唱出诗人所满怀的战斗豪情和信念,充满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该诗表达了诗人驱逐日寇、夺取抗战胜利、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
七律·长征
毛泽东〔近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扫码下载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下载APP会员免广告